譚仔上市後估值縮7成 拆解米線市場3大困境 專家料趁低私有化 「大股東對估值不滿」
發佈時間:18:10 2025-02-05
譚仔國際(2217)昨日(4日)停牌以待根據《香港收購及合併守則》發佈構成內幕消息的公告,惹市場揣測公司可能私有化;巧合的是,旗下「譚仔三哥」昨晚更換社交媒體頭像亦引來網民懷疑進軍新業務,但最終確認是開設新品牌「三哥燙」。翻查譚仔年報則發現,公司手持現金逾13億元,現時市值約12億元,估值又低於兩大本地連鎖快餐店,有專家認為譚仔大股東可能想趁低價進行私有化,待日後估值更高才重新上市。
AI摘要:
|
譚仔停牌前市值僅12.1億
譚仔國際2024/25年中期報告顯示,截至9月30日有13.45億元現金。譚仔停牌前股價0.9元,較2021年上市價3.33元大幅縮水73%,市值降至12.1億元,大股東要進行私有化亦不足為奇。
估值比大快活及大家樂低
宏高證券投資經理梁杰文亦相信,譚仔私有化機會大。他說私有化的理由,離不開估值太低、交投疏落、集不到資,「可能他(譚仔)當初上市,想享受到大家樂(341)、大快活(52)的估值,但結果因為餐飲寒冬、歷史基礎差一點,再加上疫情或香港北上消費潮的因素,總之這個估值他們(大股東)不滿意。」
比較本地餐飲股市盈率,譚仔國際現時約10倍,兩大連鎖快餐店的大快活及大家樂,分別為14.8倍及13.2倍,太興(6811)及翠華(1314)更分別低至9.4倍及7.9倍。
近年逾20上市公司擬私有化
梁杰文又指出,去年港股有超過20間上市公司私有化或公佈私有化決定,處於紀錄高位。雖然港股從低位反彈不少,但主要是大價股受惠,中小型股反彈力度偏弱,大環境有利這些公司私有化,「你(小股東)不要的,但別人(大股東)看長線」,所以會趁低位買回公司,待未來港股市況更好再重新上市,也是合情合理的決定。
有統計指,去年港股有15間公司完成私有化、從港交所退市,當中較矚目包括海通國際、歐舒丹、維達國際;利福中國(2136)正進行有關程序,預計3月4日退市。而經營Bossini的堡獅龍國際(592)、「復星系」的復星旅遊文化(1992)、家電股Vesync(2148)去年均先後公佈了私有化計劃。
母企東利多收購6年盈利不多
說回譚仔,這個餐飲品牌可謂香港傳奇,最初只是長沙灣永隆街一間小店,由「三哥」譚澤群於1996年創立,其後四姊夫婦及兩名弟弟加入,生意愈做愈大,成為香港最具規模的連鎖米線專門店之一。不過2008年,四人經營理念漸見分歧,最後三哥和五弟決定分家,平分當時12家分店,結果五弟及四姊夫婦沿用「譚仔」商標、三哥及六弟的分店改稱「譚仔三哥」。
直到2017年5月及12月,日本「丸龜製麵」母企東利多(Toridoll)先後收購「譚仔」及「譚仔三哥」,作價合共約20億元,並在2018年完成收購。新東家入主後,積極將「譚仔」生意拓展海外市場,先後於中國內地、新加坡、日本及澳洲開分店,再於2021年9月於港交所主板上市。
翻查當時招股文件,譚仔於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年度,分別向股東分派股息7,500萬元、1.7億元及1.2億元;上市後亦派息約5.9億元,若計及最新市值約12億元,僅與當年收購作價相若,反映東利多收購譚仔逾6年的盈利不多。
估值縮水有三大原因
另一方面,疫情過後本港餐飲業未有明顯復甦,譚仔截至去年9月底止的2025年度上半年業績,收入按年升1.2%至14.04億元,純利按年跌55.8%,至3606.8萬元。譚仔當時表明,本港及海外市場經營的業務,持續面對經濟放緩、消費者信心疲弱及競爭日益激烈等難題。
總結以言,譚仔估值縮水有三大原因。
一:港人「消費降級」
譚仔經營狀況惡化,從譚仔過去三年報亦可窺探得到,其香港業務日均每餐廳收益持續下跌,2022年度為41060元,2023年度降至38915元,到了2024年度更降至38578元。而在2025年度上半年(截至去年9月30日止的6個月)則為37333元。人均消費亦出現「消費降級」,2023年度達61.5元,2024年度降至61.2元,2025年度上半年則為61元。
集團的利潤率亦持續下跌,2021年度高達16%,2022年、2023及2024年度分別降至8.9%,5.4%及4.3%。2025年度中期則為2.6%(前一年度同期為5.9%)。
二:海外分店續虧損
事實上,截至去年9月底,譚仔的海外業務仍未能扭虧為盈,半年虧蝕901.4萬元,較前一年度同期的虧蝕534.7萬元,擴大了68.6%。換言之,中國內地及海外市場日均為譚仔虧損4.95萬元,以約60元一碗過橋米線計,要賣825碗才能彌補。
譚仔亦已減慢海外擴張步伐,2023年度中國內地及海外自營餐廳增加了33間,較前一度的13間,多了超過一倍。到了2024年度只是增加了40間,按年增幅放緩至21%。
相關文章:譚仔進軍澳洲 墨爾本加盟店主打「香港」品牌 餐廳設湯底櫃檯試辣
三:米線市場競爭大
港人愛吃米線,近年大大小小的米線舖在港九新界開業,有如「便利店一樣梗有一間喺左近」,例如大家樂旗下的米線陣、雲貴香、雲貴川等,再加上不同的地區小店,在網上的「香港米線關注組」可見,各品牌各有捧場客,自然難以一家獨大。
米線市場飽和,譚仔或許要開拓新業務,旗下的譚仔三哥,昨晚(4日)轉換社交媒體頭像,原本頭像中的三哥,換了一個新髮型,並指「唔使入嚟睇喇。三哥燙髮,無嘢解釋住。」有財經博客便發現譚仔近期註冊了「MALA TANG BY SAMGOR 」、「三哥燙」等新商標。
譚仔發言人向《星島》確認,譚仔昨晚(4日)於元朗YOHO PLUS加點開設新品牌「三哥燙」,以三哥湯底糅合麻辣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