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照片藉數碼化永久保存 AI技術可還原昔日色彩 未來做VR也沒問題

更新時間:06:00 2025-04-11 HKT
發佈時間:06:00 2025-04-11 HKT

從前沒有手機的年代,家家戶戶都有不少照片和錄影帶,但如今或已泛黃、甚至變「脆」,一些六、七十年代的電影膠卷更可能已發霉。不過,港企Capture.HK通過AI技術可以大規模將舊媒體數碼化,永久保存回憶,公司首席產品總監及共同創始人羅健均指出,雖然有些地方也能處理舊照,但不少客戶均不願意將相片從相簿拿出,「一聽到要拆相,十個有九個都未必想這樣做,因為浪費時間」,而該公司的技術則可解決這個難題。

毋須從相簿取出相片

羅健均介紹,Capture.HK具有多項技術,其中包括8重光影消除技術,即毋須從相簿中取出相片,直接數碼化相簿內的相片,並利用AI色彩還原技術,將已褪色和老化的相片,恢復至原來的鮮豔色彩。他強調,與其他技術不同之處,在於其使用數據是基於不同年份變黃、變紅的照片訓練,因此可得知該照片來自甚麼年代。

最難處理發霉錄影帶

此外,其他技術還有AI相片自動裁剪及旋轉、高級相片修復服務、AI臉容識別和相片整理、錄影帶修復等技術。一般而言,需要7至14天處理,有些特別格式則需28天完成。至於最難處理的是發霉造成的損壞,當中最麻煩的是High-8影帶,要先拆開它,浸99%酒精一晚,待乾後再慢慢小心回帶,以防折斷膠片,成功回帶後才能送去處理。

擬推「回憶整理」服務

展望未來,由於智能手機已面世十多年,舊照片和錄影帶修復並非一個能持續經營的產品,雖然羅健均指未來堅持10年、20年沒有問題,但他已在思考未來方向。

他提到,現在問題是回憶這件事,沒人能做好,「也許你相機裡有過萬張照片,但可能5,000張都是截圖,你也沒有心思把這些照片歸類、存起來。」因此,未來該公司擬推出「回憶整理」的服務,將開發更多AI驅動的掃描、分類和標記功能;此外,他指以後做VR也沒問題,猶如用數據還原80年代某一個場景。

復古潮反成引流方式

至於現在復古潮興起,很多千禧一代喜歡Y2K、CCD等。他指這並非是挑戰,反而能成為一種引流方式,「當他們開始認識這個事情時,也會好奇父母的舊照片」,即可以用年輕的客群告訴上一輩客群,有這樣一個照片修復服務。

盼複製商業模式至外國

據悉,Capture.HK在今年首季訂單按年錄得倍數增長,收入按年增長更高達 600%,其中相片及相簿類別增409%、錄影帶則增199%。不過,羅健均指起初找生意也相當困難,他稱這是一個新行業,過去沒有範例,且目標客群大多對於舊媒體數碼化的認識並不多,「所以要用有限的資源,在短時間告訴每個人應該把回憶做成這樣,而非扔掉他」。

羅健均又指,未來該商業模式可以複製至世界各地,今年夏天將在美國加州測試相簿數碼化服務;同時還研究成立一家澳洲公司,並考慮將技術以設備形式進行銷售。至於內地市場,他則指「玩不起,太卷了」。 

相關文章:

Capture.HK在港3年服務逾4,000家庭 郭鋒也讚效果「原汁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