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心臟起搏器細過粒米!注射植入免手術 用後可自行溶解
更新時間:15:35 2025-04-04 HKT
發佈時間:15:35 2025-04-04 HKT
發佈時間:15:35 2025-04-04 HKT

美國西北大學的工程師開發了一種微型心臟起搏器,它比一粒米還要小,可以直接以注射器植入體內,用完後也可溶在體內,不需做手術取出。研究員說,這款起搏器預計2、3年內可進入人體試驗階段。

微型心臟起搏器小到可以注射植入,不必進行手術。 法新社
微型起搏器長3.5毫米、寬1.8毫米、厚1毫米,比一粒米還小。它與一個小型、柔軟、靈活、無線、可穿戴的設備配對使用。當穿戴式裝置偵測到不規則的心跳時,就會自動發出光脈衝來啟動起搏器,這些短脈衝穿透患者的皮膚、胸骨和肌肉,控制起搏。

微型心臟起搏器特別適用於有先天性心臟缺憾、心臟細小而脆弱的初生嬰。 法新社示意圖
根據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研究,這顆微型心臟起搏器在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動物模型,以及已故器官捐贈者的心臟中證實有效。它適用於各種大小的心臟,但特別適合心臟細小而脆弱的新生兒。研究共同領導者、西北大學實驗心臟病學家埃菲莫夫(Igor Efimov)說: 「我們的主要動機是兒童,大約1%的兒童出生時患有先天性心臟缺陷,無論他們生活在資源匱乏還是資源豐富的國家。」
他指出,這些孩子接受手術後只需要暫時起搏,大多數患者的心臟會在大約7天內自我修復。「但這7天絕對至關重要。現在,我們可以將這個微型起搏器放在孩子的心臟上,用柔軟、輕柔、可穿戴的裝置刺激它,而且不需要額外的手術來去除它。 」

(左起)傳統心律調節器、無引線心律調節器和新的微型心律調節器。 northwestern.edu
目前的臨時起搏器須進行手術把電極與心臟縫合,通過電線連接到患者胸前的供電裝置。當不再需要起搏器時,醫生或護士須拔出電線,過程中可能造成組織損傷。而新的微型起搏器專為僅需要臨時起搏的患者而設計,它所有組件都具有生物相容性,完成任務後可自行溶解在體液中,避免二次手術取出。
研究員說,這款起搏器預計兩三年內可進入人體試驗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