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大親巴學生被裁定可遣返 律師斥移民法淪打壓異見工具
發佈時間:14:58 2025-04-12 HKT

哥倫比亞大學30歲研究生哈利勒(Mahmoud Khalil),因參與校內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行動,被美國聯邦政府視為潛在外交風險,移民法官日前裁定他可依法遣返。此案迅速成為言論自由與國家安全之間角力的焦點,亦引起對特朗普政府手段的質疑。
「對美國外交構成嚴重後果」
巴勒斯坦裔的馬哈利勒就讀國際事務系,是哥大校園的抗議活動的領導人之一。根據移民法官Jamee E. Comans在路易斯安那州珍納市(Jena)舉行的聽證會結論,政府提出哈利勒「可能對美國外交構成嚴重後果」,足以構成遣返依據,並稱政府已以「明確有力的證據」證明他可被遣返。
哈利勒未被控任何刑事罪行,但政府援引一條罕見使用的法律條文,由國務卿魯比奧(Marco Rubio)認定其行為可能帶來「嚴重外交後果」,據此作為遣返理由。白宮亦曾公開指控哈利勒「與恐怖分子站在同一陣線」,但未提出具體證據。
哈利勒律師范德豪特(Marc Van Der Hout)痛斥缺乏正當程序和公平審訊,批評當局將移民法「武器化」來懲罰異見。他強調,案件將向移民上訴委員會提出上訴,並考慮為哈利勒提出庇護申請。聯邦法官已下令暫緩遣返,案件仍待最終裁決。哈利勒律師指,無論行政或司法程序如何展開,短期內都不會有驅逐行動。
不曾被捕 無刑事控罪
哈利勒於3月8日在紐約校園宿舍遭聯邦移民人員拘捕,翌日即被押往數千公里外的珍納移民拘留中心,與妻子及律師分隔兩地。他的妻子為美國公民,即將臨盆。
事實上,哈利勒只是哥大示威行動中的發言人之一,他曾代表學生與校方交涉,反對以色列對加沙的軍事行動。但他本人並未參與攻佔校舍的行動,也未被警方拘捕。只是他在示威中的身影被媒體廣泛報導,令他成為標靶。
此案已激起學界和人權團體關注,批評特朗普政府藉打擊反戰聲音轉移政治壓力。據報道,聯邦政府近期已針對多間大學作出懲罰,包括撤回哥大及其醫學院合共四億美元研究資助。有關部門亦加強審查大學內批評以色列的學者與學生,並已驅逐一名曾出席黎巴嫩真主黨領袖葬禮的布朗大學教授。事件折射出,一場關於學術自由、言論權利與移民政策界限的爭論,正於美國校園逐漸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