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家彪倡制訂高風險獨居長者名冊 蔡海偉指政府應整合各項支援服務

更新時間:09:55 2023-10-21
發佈時間:09:55 2023-10-21

政府於9月26日推出24小時照顧者支援熱線182183,開通不足一個月,已接獲3千多個電話,惟直正個案僅有百多、二百個。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主席鄧家彪指,現時公屋有不少獨居長者,認為可以制訂高風險的獨居長者住戶名冊,以便動員社區網絡給予支援。

鄧家彪在電台節目上表示,不少認知障礙症患者沒有接受評估,是照顧者缺乏信息,不知道可以申請長期護理服務,當中包括社區照顧券及院舍服務。直至有今天給予照顧者的支援仍是不足,政府應該主動聯繫照顧者,推動他們為有需要的老人進行評估。 他又建議政府開拓上門託老等新服務,讓照顧者有喘息空間。

他又指,支援獨居長者亦很重要,據統計截至3月底超過12萬名60歲或以上獨居長者租住公屋,80歲或以上佔21%,80至89歲有近兩萬人,90至99歲有5645人,100歲或以上更有148人。「底線是希望可以保障這些獨居長者不要在家中失救,政府應以公屋作試驗,制訂一個名冊」,最起碼是安裝平安鐘、設置通報科技,第二是打通鄰里互助,配合地區長者中心及關愛隊等組織探訪,最關鍵是有高風險獨居長者名冊,以便動員社區網絡提供生活上的支援。

獨居雙老將越來越多 如何支援很重要

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在同一節目上亦認為,可以整合各項支援服務,讓照顧者更容易獲取資訊,解決過去的碎片化,但關鍵是社區是否能提供足夠服務。他估計未來會越來越多,尤其是獨居雙老,如何支援很重要,贊同要有高風險獨居長者名冊。希望日後能為長者在家中裝置儀器監察,以防長者在家中跌倒等。

其次,政府可以再主動一點聯繫照顧者,以年少的殘疾人士為例,他們會入讀特殊學校,在畢業後未銜接到成人服務前,當局應該掌握他們的資料,可以主動聯繫有關照顧者了解有何需要,而非等到他們打電話求助。

建議社區服務券增設社區保姆

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阮淑茵亦認同,可以由公屋開始做,亦可以透過外展找出隱蔽獨居長者。她又指在社區服務券範疇內可以增設社區保姆是一個雙羸方案,既可釋放婦女勞動力,又可以照顧到有需要的長者。

阮淑茵表示,政府已加強照顧者為本措施,但至今未有政策訂定明確目標和方向,以全面檢視有何服務需要或欠缺,期望盡快有長遠規劃。她指出,近期有長者反映,致電熱線求助,需要情緒支援,但可能熱線求助量龐大,即使需緊急情緒支援,都要等兩、三日才有人回覆,建議可以將來電者分流處理。

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是一個由社會福利署推行的試驗計劃,讓合資格長者因應個人需要,選擇合適的照顧服務,而社署會按持券人負擔能力資助60%至95%不等。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