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 ‧ 多圖|同你講故!龍舟競渡成亞運比賽項目 大澳龍舟遊涌列入國家級非遺 

更新時間:08:00 2024-06-09
發佈時間:08:00 2024-06-09

明天(10日)是端午節,吃粽子、游龍舟水等是不可或缺的應景活動。而一年一度在各區舉行的龍舟競渡,更是不少巿民每年的必看項目。《星島頭條》網整理有關端午節種種習俗,一文睇清。

端午節|游龍舟水源遠流長 小朋友快高長大 

據古書《大戴禮》記載:「五月五日,蓄蘭為沐浴」,意思是端午節當日適宜以浴驅邪,於是進行海浴,即以河水、海水沖身,或跟着龍舟游泳成為了節日習俗。傳統有父母相信小朋友浸過龍舟水,有驅邪的作用,有助孩子可身體健康,快高長大。

端午節|南方粽、北方粽大有不同

中國粽子大致可分為南北兩派,兩派之中,不同地區的製作方法也會有細微差異。南方粽一般呈金字塔狀或枕頭狀,餡料以鹹食為主,包括鹹蛋黃、豬肉、冬菇、綠豆、芋頭、雞絲和臘腸。至於北方粽,則呈較瘦長的圓錐形,餡料以甜食為主。

香港最常見的粽子是廣東粽,餡料豐富,包括鮮香入味的五花腩或鴨肉、冬菇、瑤柱和鹹蛋黃;潮州粽不僅加入滷水五花腩、冬菇和蝦米,還有紅豆和栗子,鹹中帶甜。

客家粽通常會放冷來吃,糯米糰裹滿了紅蔥頭、乾香菇、蝦米和豬絞肉。上海粽則有甜粽以豆沙為餡,鹹粽則灌入鹹火腿和鮮豬肉。

端午節|龍舟競渡最早香港仔舉辦   選手扮鬼扮馬成亮點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龍舟競渡的起源,相傳是與紀念戰國詩人屈原有關。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已流傳過千年,是源自嶺南一帶的傳統,而龍舟划過的水又稱「大吉水」,另亦有說法指民間藉划龍舟的儀式活動驅除惡運,祈求平安。

在香港開埠初期,居民多以漁民為主 ,據說香港仔是本地最早舉行龍舟競渡的地區之一。漁民對端午節划龍舟相當重視,龍舟在下水前需進行祈福及「醒龍」儀式,賽後更有「收龍」的傳統儀式。 時至今日,划龍舟除了是傳統的節慶活動外,更成為一項競賽活動。以往的划龍舟限制女性不得參與,但現時已有女子或男女子混合組成的龍舟隊,且不限國籍。 

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於1976年首次舉行,今年將於6月15日至16日舉行,超過 170 支、逾 4,000 名龍舟健兒將在尖沙咀東部海濱奮力競賽。由於設有特色造型爭奪大獎,各隊伍都會奇謀百出,扮成不同的造型,過去曾扮成包括《阿凡達》中納美人、熱門的卡通人物,增加賽事氣氛。
 

龍舟競賽已發展為一項水上體育運動,在世界各地一些沿海、沿河地方亦有定期舉行。它除了是中國全國運動會的項目外,也於廣州主辦的2010年亞洲運動會,首次成為亞運會中的正式比賽項目。在去年的杭州亞運會中,香港龍舟代表隊亦有出戰,最終國家隊奪5金1銀的佳績。

端午節|全新龍舟價逾30萬元  龍舟隊須內地定製新龍

漁民大龍歷史悠久,至今仍沿用柚木打造,純手工製作,已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但由於香港製作龍舟工藝已式微,龍舟隊如要訂購一條全新的龍舟,就需要北上訂製,但售價不菲,差不多要30萬港元,價格較一輛普通汽車還要貴。

30萬元的龍舟「大龍」於廣州番禺製作,全長95呎,設50個座位,為歷年最長的大龍。大龍由設計至製成歷時半年,由柚木製成,去年(2023年)進行儀式時,大龍龍角繫上花及新鮮香芋葉,前額綁著一條稱為紅的紅色長布,龍口近舌底含著長的青草,龍嘴則含著子薑,代表好意頭。

端午節|龍舟分龍首、龍身及龍尾 材料分木材及玻璃纖維

龍舟之主要結構是龍首、龍身及龍尾,讓整艘船猶如一條龍飄浮在水面之上。現代龍舟則細分為龍頭、龍身、龍尾、龍骨、槳、舵等幾個部分,由於龍的造形,製作技巧較高,造價也較貴,龍頭為龍舟神態表現的重點,通常選完整的檜木雕刻,才能表現整體美,以增加靈性。

目前龍舟材質採用木材及玻璃纖維(FRP)兩種;木質龍舟由於天然木材難覓、龍舟師傅難培養、工資及價格較貴、外形及重量無法控制成完全相同等因素,己漸漸式微,現時大都採用現代的玻璃纖維材質製造。

端午節|全球首次龍舟傳遞奧運聖火在港進行

北京奧運於2008年舉行,當時聖火傳遞到香港時,並在香港城門河以龍舟傳遞的方式進行,當日9條龍舟競發,並由多哈亞運會女子4X100米自由泳接力銅牌得主施幸余,高舉奧運火炬立於傳遞火炬的龍舟船頭,整個1200米水程,歷時9分鐘。

當日約10萬市民夾道觀賞聖火傳遞過程,不少人更揮動國旗和區旗歡呼吶喊。

端午節|大澳龍舟遊涌列入國家級非遺 

每年端午節,大澳三個傳統漁業行會,即扒艇行、鮮魚行和合心堂,均舉辦傳統「龍舟遊涌」宗教活動。三個行會成員於農曆五月初四早上划著龍舟、拖著神艇,到大澳四間廟宇「接神」,請出代表楊侯、天后、關帝、洪聖的小神像,接返各行會供奉祭祀,並於翌日端午節進行遊神活動。儀式活動過後,當天下午會把小神像送返各廟宇。這項獨特的祭祀活動已傳承了超過一百年。大澳端午龍舟遊涌於2011年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大澳端午龍舟遊涌活動起源於19世紀,相傳大澳早年曾發生嚴重瘟疫,不少人因而身亡。當時的居民在苦無對策下,就想到請大澳四間廟宇的神靈出來,安放在神艇上,用龍舟拖行神艇在大小水道間巡遊,沿途焚燒冥鏹祭水中幽魂,藉此潔淨社區,驅除瘟疫。

---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