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擬2025年進行全港性人口健康調查 制定防控非傳染病策略

更新時間:17:39 2024-09-11
發佈時間:17:39 2024-09-11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今日(11日)主持防控非傳染病督導委員會第15次會議,檢視《邁向2025:香港非傳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動計劃》下各項防控工作的推行進度,並與環境及生態局、教育局、衞生署、食物環境衞生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醫院管理局和相關機構代表討論應對非傳染病的策略及措施。

非傳染病佔去年整體死亡個案約50.6%

盧寵茂表示,香港與許多其他地區和國家一樣,正面對人口高齡化和非傳染病日益嚴重所帶來的威脅。主要的非傳染病,即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佔本港2023年整體登記死亡個案約50.6%,對香港醫療系統帶來的壓力實在不容忽視。

盧寵茂(右六)主持防控非傳染病督導委員會會議。政府新聞處
盧寵茂(右六)主持防控非傳染病督導委員會會議。政府新聞處


他稱政府致力應對非傳染病,保障市民健康。為有效監測非傳染病在本港的最新情況,以及協助制定公共衞生政策、調配資源、調整公共衞生服務和計劃,衞生署定期進行全港性人口健康調查,收集本地人口的健康狀況,以及與健康相關的行為。衞生署正計劃於2025年進行第四次全港性人口健康調查,以協助審視《策略及行動計劃》訂立的9項防控非傳染病目標,並制定2025年後的防控策略。

根據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2022/2023學年周年健康報告,約90%學生在健康評估問卷中表示體能活動水平不足,即沒有達到世界衞生組織建議的每天進行最少 60 分鐘中等到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另外,兒童普遍亦存在水果和蔬菜攝取量不足。衞生署建議的攝取量是六至11歲兒童每日應進食最少兩份水果和兩份蔬菜;而12至17歲青少年則應進食最少兩份水果和三份蔬菜。但根據食環署食物安全中心針對輕年輕群組的食物消費調查2021-2022的數據,只有約50% 9至11歲受訪兒童的平均蔬菜攝取量能達到衞生署的建議,而6至17歲兒童和青少年的平均水果和蔬菜攝取量均低於建議水平。
 
衞生署一直採取貫穿人生歷程的介入措施,向兒童和青少年推廣健康生活模式,預防非傳染病。除了自2006/07學年起聯同教育局及其他持份者推出「健康飲食在校園」運動外,衞生署於2023/24學年亦參考世衞和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倡議的《健康促進學校框架》,推出「全校園健康計劃」。該計劃為參與學校提供專業建議和全面支援,有系統地根據學校的情況和學生的健康需要,檢視和制定有關體能活動、健康飲食、精神健康及社交健康的健康促進措施,讓校園逐步成為一個有益於生活、學習及工作的健康環境。此外,環境及生態局轄下的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亦在不同層面推廣少鹽少糖的飲食文化,鼓勵學童建立健康飲食的習慣。

自2022年12月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以來,政府一直積極推進相關工作,建立以預防為中心的基層醫療體系。委員支持政府推出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認同以針對性資助(包括資助化驗費及藥費等)作誘因,鼓勵45歲或以上未曾確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市民透過配對家庭醫生參與。參加者在共付模式下,可在私營醫療界別接受高血壓和糖尿病篩查,及早接受治理及作長期的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