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都戲院‧多圖|同你講故!前衛設計成北角地標 四級火成轉捩點 「軒公」同皇都有段故?
發佈時間:11:33 2024-12-08 HKT

【同你講故/皇都戲院/香港回憶】隨着社區發展,不少香港具特色的建築物最終被拆卸重建,屹立北角超過半世紀,曾是一級歷史建築的皇都戲院亦改建為住宅項目,命名為皇都(STATE PAVILIA),將於明年發售。而皇都戲院主體建築則未有拆卸,但正進行修復工程。而皇都戲院亦飽歷風霜,1995年一場四級大火,不同都市靈異傳說不逕而走,更為皇都戲院增添幾分迷離色彩。
皇都戲院︱前身璇宮戲院 軒公原來都有淵源?
皇都戲院(State Theatre)前身是璇宮戲院(Empire Theatre) ,1952年由俄籍猶太裔商人兼香港影業鉅子歐德禮(Harry Oscar Odell)創建,開創了不少紀錄,包括是一座單幢型「劇院式戲院」,當年造價達250萬元,佔地3萬平方尺,座位逾1300個,備有獨立銀幕的試映室,更設有一個可容納50輛汽車的地下停車場,在當年不僅是全港首創,甚至在遠東地區亦絕無僅有。開幕時曾賣廣告有標榜有「地底車場」、「遠東僅有」、「藝術浮雕」、「高尚名貴」可見一斑。
藝人張敬軒租住的古老大屋「Alberose」正是歐德禮的舊居,「Alberose」為歐德禮太太Sophie Weill家族物業,歐德禮的後人Molly O'dell到訪香港時亦到張敬軒家中參觀互相交流。
皇都戲院│正門上方大型浮雕最矚目 「拱形桁架」獨一無二
皇都戲院建築甚具特色,天台上有獨一無二的拱形桁架,俗稱「飛拱」的屋頂結構聞名中外,還有戲院正門上方的《蟬戲董卓》大型浮雕的標誌,出自名畫家梅與天之手,浮雕的中心人物為一位希臘女神,圍繞在她前面的是緬甸丶泰國的歌姬,背後兩個較大的人物,呈現董卓戲貂蟬的故事,在當時來說設計非常前衛。
皇都戲院│民間大會堂 鄧麗君、維也納兒童合唱團曾表演
歐德禮於1952年到1957年短短5年間,把大量世界頂尖古典音樂和西方歌舞表演帶到璇宮戲院,至1959年璇宮戲院易手才改名為皇都戲院,座位也逾千,並劃分為前座、中座、超等和特等。
由璇宮戲院到皇都戲院,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間有不少國際級音樂會及海外歌舞團如日本松竹歌舞團、維也納兒童合唱團、1970年當時只有17歲的鄧麗君,曾隨台灣凱聲綜合藝術團到港表演,及著名女高音費明儀等,曾在該處演出,猶如「香港大會堂」。
皇都戲院│締造港產片光輝歳月 1995年四級火成轉捩點
璇宮戲院到1959年易手改名為皇都戲院,1970年代初加入嘉禾院線,之後25年播放無數膾炙人口的港產片,包括:李小龍的武打經典《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及《死亡遊戲》等、許氏兄弟的《鬼馬雙星》、《師弟出馬》、《人嚇人》、《新蜀山劍俠》、《胭脂扣》等,有份締造港產片光輝歳月。
香港首辦的日本電影節,亦是在皇都戲院舉行,經典外語電影如《仙樂飄飄處處聞》、《沙漠梟雄》均曾於皇都上映。當年每逢周末及周日,戲院外一樣熱鬧非常,小販擺滿門外的英皇道,叫賣烤魷魚、粟米,及魚蛋檔等,見證了香港電影業的黃金歲月,及七、八十年代香港經濟開始騰飛的繁盛景況。
但好景不常,1995年戲院一場四級大火,令皇都不少地方變成頹垣敗瓦,火災後戲院生意一蹶不振。隨着盜版VCD猖獗,大型戲院逐漸式微,皇都戲院難逃結業命運,於1997年2月28日上映最後一部電影,成龍主演的「一個好人」後,隨即結業改營為桌球城會所。而戲院上方的大型浮雕「蟬迷董卓」,亦長年被廣告版覆蓋。
皇都戲院│日久失修加上奪命車禍 靈異傳說甚囂塵上
直到2015年,開始傳出被收購業權消息後,皇都戲院再引起市民關注,甚至有人潛入探險,至2016年皇都戲院大廈曾發生菲律賓籍女傭棄嬰案,加上2018年皇都戲院大廈後巷門前發生奪命交通意外,戲院又日久失修,如其他的舊式戲院一樣,因面積大,加上燈光幽暗,長年不見天日,氣氛陰深,2021年拆卸時又發生一宗致命工業意外,靈異傳說不逕而走,網上你一言我一語,鬧得熱烘烘,更扯上與拆卸有關。
皇都戲院│2017年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修復工作正進行
皇都戲院大樓於2017年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新世界發展於2020年以47.76億元投得全部業權,為香港歷史上最高成交價的強拍個案。到2020年由新世界發展,以拍賣底價47.76億元成功投得皇都戲院,並宣布為皇都戲院部分啟動保育計畫,復修、保留和重塑戲院古蹟的歷史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