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醫療改革非出錯後作檢討 楊永強倡與時並進定期檢視 團隊式負責免失互信
發佈時間:08:30 2025-01-10
【楊永強/醫管局/公營醫療系統/醫療事故】針對公營醫療系統醫療事故頻發,公立醫院系統管理檢討委員會日前作出31項改善建議,包括要求醫管局強化管治、讓高層管理人員對病人安全承擔責任等。曾為醫管局首任行政總裁、現任中大醫療體系及政策研究所總監的楊永強向《星島》指,醫管局架構龐大,統領逾40間醫院、近10萬名員工,管理上確面臨很多挑戰,「過去20多年不是沒有改革,只是改了以後,問題好像永遠解決不了。」他認為,局方未來需要建立定期改革制度,做到「不斷檢視、持續改進」(continuous review、continuous improvement),而非出現事故後始作改進,才能應對不斷變遷的社會挑戰、科技及環境。同時,在安全管理上應強調「整個團隊去做」,責任不能過於分散,「醫管局總部、醫院總監、主管及前線員工一定是一條船,不然會失去互信。」
整個醫療架構和需求近年變化很大
對檢討報告建議是否意味管理層是醫管局目前最大「短板」,曾親歷多次醫療改革的前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指,本港醫療系統相當複雜,也面對全球共通的人口老化問題、慢性病患增加,加上醫療知識和資訊進步,整個醫療架構和需求也發生很大變化,「要協調不同專科、不同檢查和治療方式非易事,與我當日擔任前線醫生時的工作已相距甚遠。」
楊永強坦言,醫療事故在全球均有發生,「醫管局是否多(事故)?是不多,甚至是少的。」惟事故少不等同不用處理制度問題,他認為醫護必須了解人們看法,即使醫療程序上「點啱都好」、「是會有併發症發生」,市民是不會接受的。而當醫療服務越專門、越複雜,出錯機會自然更高,「而醫療事故很少是疏忽,很多時候屬失誤(lapse),因人為程序難以確保每分鐘同樣謹慎,最重要是有制度去規避,並徹底分析嚴重事故發生的因素。」他憶述,1997年在任醫管局行政總裁期間,曾連續數周爆出醫療事故「頭條新聞」,經檢討後最深刻和需要做的一點,便是檢視醫生訓練是否足夠。
需確保員工做事不用「太急太忙」 才能降低風險
而目前公營系統最大問題,楊永強認為是醫護工作量太大,醫管局需確保員工做事不用「太急太忙」,才能降低風險。比起單純增聘人手,第一步應要簡化行政工作,深入了解哪些做法能最大減低前線工作量,「否則加多數千人,但工作越來越複雜也是沒有用的。」另須分析「受診中醫生」參與診症程度,「某些專科服務應由專科醫生去看,才能保證服務質素。」
楊永強指,醫管局有很多優秀的風險通報和跟進制度,惟市民有時難以理解,「為何十年前發生的事故,十年後仍會再發生。」他認同,現在部分事故根源分析做得不夠深入,難找出真正成因,且慣有做法亦未必通用,「像鼻胃喉未必適合由初級醫生判斷是否插啱,亦是否真箇有必要插?若減少不必要者,已可減出錯風險。」另要探索改良儀器,「如麻醉過往是很高風險程序,但儀器現已先進至不能發生出錯。」
對檢討報告建議減省臨床指引,楊永強認同「太多程序反會箍死晒」,且純粹「跟足程序」不等於「做到最好」,公院應建立「不停去改」文化持續提升品質,以迎合社會挑戰。至於醫管局擬引入賞罰制度,他認為非每次出事便要人下台、減人工,亦非追求「要贏」,而是要鼓勵「做好啲」,否則將會「人人怕負責任」。
記者 脫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