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徒扮菜鳥發釣魚短訊 借地址不清須更改呃個資 教你一招辨真偽

更新時間:18:51 2025-02-07 HKT
發佈時間:18:51 2025-02-07 HKT

【網絡詐騙/菜鳥/釣魚短訊/網購】網絡詐騙手法層出不窮,網購物流平台「菜鳥(CAINIAO)」近日出現釣魚短訊,騙徒看準同名稱發送的短訊會並列顯示,試圖魚目混珠,假扮機構向市民發送更新收貨地址的訊息,以騙取個人信息或金錢。

詐騙短訊與真取貨訊息並列顯示

有讀者向《星島頭條》表示,日前發現名為「cainiao」的手機信箱內有短訊稱收貨地址不清晰無法配送,需要市民點擊短訊附上的連結更新收貨地址。市民點開連結後顯示包裹配送失敗,並已返回操作中心,需更新地址後重新發貨,市民又根據指示進入另一網頁,要求填寫姓名、地址、電話等信息。因涉及個人資料,市民有所警惕,查閱到「菜鳥香港」Facebook上的防騙聲明,指「菜鳥不會引導用戶到任何網頁修改地址或輸入私隱信息」,方識別為假訊息。

另有網民在Facebook群組「淘寶唔開心share(中伏group)」上分享自己差點中招的經歷,提醒大家提高警覺。根據該帖文,她收到一條自稱是「菜鳥集運」的短訊,同樣聲稱因收貨地址不清晰,無法完成配送,要求其點擊短訊中的連結以更新收貨地址。網民進入連結後,根據指示填寫了姓名、收貨地址和電話等資料,但隨後系統要求她支付金錢才能完成手續。這一情況令她感到「唔妥」,於是致電菜鳥客服進行核實,客服回應表示,該短訊為假信息,網友遂關閉該連結。

釣魚短訊防不勝防,市民在收到類似短訊時應保持警覺,特別是涉及個人資料和金錢交易時,更要謹慎對待,避免上當受騙。現時手機收件箱內真假短訊混雜,不法分子利用機構同名稱發送釣魚訊息,與過往真實通知並列顯示。「守網者」指出,手機系統會將同名發送人的短訊自動歸類至同一收件箱,騙徒藉此漏洞假冒銀行、政府部門等名義發送釣魚短訊,令市民誤判真偽。

「#」號為關鍵辨識標記

「短訊發送人登記制」已實施逾1年,經官方認證的機構發送短訊時,發送人名稱會以「#」開頭,市民可透過通訊局登記冊(https://app2.ofca.gov.hk/apps/ssrs/onlineEnquiry)查核發送人真偽。若短訊未以「#」開頭,可能來自未登記機構或被冒名詐騙。  

市民可定期清空舊記錄,避免避免過往真實短訊與新詐騙訊息混淆,同時提高警惕,拒點不明連結及不向未經驗證發送人透露個人資料,亦要善用「防騙視伏器」或「防騙視伏App」等檢測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