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室廁所裝感應器 偵測病人跌倒 醫管局冀年底前實施

更新時間:17:50 2025-03-31 HKT
發佈時間:17:50 2025-03-31 HKT

醫管局表示,會利用科技改善病人安全及體驗,醫管局已在所有急症室使用「急症室遠端監測系統」,監察病人臨床情況;並於所有公院推行「傷口和填充料記錄系統」,減低遺留紗布在病人傷口的機會。局方指,目標今年底前在所有急症室廁所安裝感應器,偵測跌倒或暈倒的病人;以及安裝「地理電子圍欄系統」,防止精神障礙、認知障礙症等病人走失。

6月底前落實31項改善建議

醫管局指,已引入智能氧氣瓶,先用於非緊急救護車,提升運送病人程序的安全,目標於2025/26年度推展至急症室、病房等所有醫管局服務。另外,部分急症室、手術室、深切治療部已安裝智能藥櫃,提升用藥安全。智能藥櫃將增設於今年內投入服務的瑪麗醫院重建項目第一期病房,未來會探討設置於高流量高風險臨床病區。

「地理電子圍欄系統」對象是認知障礙者及有自殺傾向病人

透過「地理電子圍欄系統」,當佩帶手帶的病人走進急症室大門時,系統會發出警號。醫管局質素及安全總監黃立己表示,系統主要對象是認知障礙者,以及部分有自殺傾向的病人,「(認知障礙者)其實沒有特別意識想脫手帶,通常是無意識地離開急症室,我們可以防範。也有部分精神病人 ,很多時情緒很低落,無意識地離開病房,想不開去自殺,我們想防止這些情況。」他坦言,手帶可被「扯爛」,但醫院有其他方法防止高風險破壞手帶的病人走失。

醫管局指,「傷口和填充料記錄系統」可減少騰寫錯誤,當填充料數量不一致時,系統將自動提示。黃立己稱,手術期間遺留紗布、儀器在病人體內的事故已很少發生,而系統正針對有開放性傷口,需洗傷口數周甚至數月、期間需經常更換填充物的病人,「因為傷口有時很深,塞了多少塊紗布進去,不是可以一眼看到,所以記錄要做得好好。」

目標今年底前在所有急症室廁所安裝感應器

2023年四月,一名58歲女病人在東區醫院急症室等候期間,在洗手間失去知覺後不治。黃立己表示,目標今年底前在所有急症室廁所安裝感應器,偵測跌倒或暈倒的病人,若病人在洗手間內一段時間沒有動靜,或高度低於某位置,系統會發出警示。他坦言,若病人跪下來嘔吐,系統有機會以為病人跌倒而誤鳴,因此供應商會就不同醫院的環境和洗手間調校,將誤鳴情況減至最低,而至今系統誤鳴情況不多,「為病人安全着想, 少量誤鳴我們覺得可接受。」

醫院系統管理檢討委員會去年提出31項建議。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表示,已開展相關工作,進度符合預期,預計今年6月底前順利完成31項建議,「或者有些較長線譬如安全、安全文化方面,都會展開工作。」

記者:蕭博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