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衞局稱訪港客量復疫前 數據證存距離 議員業界籲控煙考慮經商及旅遊

更新時間:08:00 2025-04-05 HKT
發佈時間:08:00 2025-04-05 HKT

醫務衞生局提出「控煙十招」引起爭議,包括禁止加味煙,有議員及商界擔心控煙太嚴,會影響經濟及旅客來港意欲。醫衞局前晚發稿稱,訪港旅客早於3年前已不可攜帶另類煙來港或抵港後購買,禁令實施3年來,「本港旅遊業不但沒有受影響,2024年訪港旅客人數更已回復至疫情前水平。」不過翻查旅發局數字,2024年錄得近4500萬訪港旅客人次,明顯未回復至疫情前2019年的5591萬人次的水平。有議員及旅遊業界指,當局推動政策須仔細衡量會否影響經商及旅客訪港意欲。

據報醫衞局最快本月底向立法會提交控煙相關條例草案,涵蓋「控煙十招」,包括提高私煙罰則、擴大禁煙區等,又傾向由明年第二季起,不能再在公開場合吸食電子煙;至於備受爭議的禁止加味煙,當局擬最快明年先禁非薄荷煙,之後再禁薄荷煙。

相關新聞:醫衞局批控煙政策報道「失實」 《星島》極度遺憾:旨在反映社會聲音

邵家輝:反對「家長式管治」

醫衞局前晚發新聞稿,指稱《星島日報》就有關控煙政策的報道「內容失實和誤導公眾」,星島新聞集團表示極度遺憾。新聞稿提到香港從2022年4月起已禁止進口另類煙,包括電子煙和加熱煙;售賣或為商業目的而管有另類煙亦屬違法,因此訪港旅客早於3年前已不可攜帶另類煙來港或抵港後購買。局方指禁令實施3年來,本港旅遊業不但沒受影響,「2024年訪港旅客人數更已回復至疫情前水平」,又指聲稱政府進一步禁止管有另類煙物質會影響旅客訪港意欲,「完全漠視另類煙已於3年前禁止入口及售賣的事實」。

不過,根據旅發局今年1月15日公布的數字顯示,本港去年錄得近4500萬訪港旅客人次,明顯未回復至疫情前2019年的5591萬人次,更遑論2018年的6514萬人次水平。自由黨立法會議員邵家輝亦引述旅發局數據,2023年來自泰國及新加坡的訪港旅客,分別約44萬人次及35萬人次;2024年逾52萬人次及46萬人次,但數字仍低於2018年的56萬人次及53萬人次,反映訪港旅客人數仍未及疫前。

邵家輝強調支持控煙大方向,希望市民減少吸煙以保持身體健康,但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需與國際接軌,質疑禁售果味煙等措施過於嚴厲,全球不少地方亦未有此類禁令。他重申香港是自由開放社會,反對過度嚴格的「家長式管治」,「只要無影響他人,成年人應有自己選擇權。」

民建聯議員梁熙亦指,去年訪港旅客數字與疫前仍有一段距離,反映經濟仍未全面復甦,認為當局推動任何政策時,應仔細衡量會否影響經商環境及旅客訪港意欲。他期望政府充分諮詢各持份者,再決定如何推展。

陳凱欣:縮短旅程也是影響

對於醫衞局稱「控煙工作絕不影響旅客訪港意欲」,立法會議員陳凱欣表示,條例至今仍未交至立法會,「世事無絕對,未來沒人能預測」,不認同當局使用的字眼,強調即使將來只有小部分旅客因控煙政策而決定縮短留港時間甚至不來港,亦算是有影響。

至於加味煙,醫衞局計劃立法禁止售賣加入味道(如水果味)的傳統吸煙產品,同時亦適用於水煙,以貫徹政策一致性,新聞稿並提到水煙是起源自中東等地區的吸食煙草器具,「傳統上不會添加味道」。文創遊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邵燕寧早前收到中東皇室成員反映,對香港有意禁止加味水煙感驚訝,她昨日向《星島》表示,普遍中東國家都有提供有味道的Shisha(水煙),建議當局多了解中東文化。

醫務衞生局提出「控煙十招」引起爭議。
醫務衞生局提出「控煙十招」引起爭議。

業界指中東皇室驚訝禁水煙

邵燕寧引述旅發局數字,去年2月中東國家旅客來港人數為5110人次,當中4046人次為過夜客;反觀今年2月中東旅客來港人數5019人次,過夜旅客更下跌至3619人次,較去年同期差。參考日本政府觀光局數字,去年2月訪日的中東旅客為6224人次,今年2月更升至10800人次,增長逾七成。

她指港府近年積極拓展中東市場,特首李家超預料今年5月再次出訪中東,如要吸引中東高端旅客及商務客,必須更了解中東人士喜好和習俗,便利遊客需求。她強調作為旅遊界人士,提出意見只想香港越來越好,但不解為何沒特意推動中東市場的日本,旅客增長率反而比香港高,值得政府及社會思考。

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則指,本港最大旅客來源是內地,內地逾3億人是吸煙者,雖然吸煙對健康有害,但煙民的確有實際需要。他認為政府制訂更嚴謹控煙政策時,需留意會否對內地居民以香港為首選旅遊目的地構成影響。他建議港府參考日本做法,在旅客熱點設立吸煙區,避免市民吸入二手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