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訴公署完成調查建造業職安監管 揭有地盤檢驗員提前簽署安全表格 質疑現象普遍存在

更新時間:12:38 2025-04-16 HKT
發佈時間:12:38 2025-04-16 HKT

【申訴專員公署/工業意外/職安健/建造業/地盤】申訴專員陳積志今日(16日)宣布公署完成就政府對建造業職業安全及健康(職安健)的監管的主動調查行動,並向勞工處、屋宇署及發展局提出共40項主要改善建議。陳積志指,該項主動調查行動是公署多年以來最大規模的主動調查行動,調查人員詳細審閱了多達40箱、總共超過9萬頁的文件,當中包括接近70個獨立個案,亦派員多次進行各種類型和仔細的實地視察。勞工處表示,正詳細審視及研究報告的內容,並積極跟進相關的建議。

建造業6年間發生108宗致命工業意外

陳積志指,對現屆政府採取多種措施改善建造業的職安健表示讚賞,惟工業意外仍接連發生,在2018年至2023年,建造業共發生108宗致命工業意外,佔所有行業發生的致命工業意外超過八成。

高風險作業規管方面,調查發現合資格人士未有妥善檢查裝置或機械便貿然簽署表格確定安全,甚至預先一次過簽署多張表格。陳積志指,很難相信有關人士是不小心簽署表格,亦懷疑該現象是否普遍存在。公署建議勞工處須加強監管,研究就各種高風險作業制訂「檢查清單」範本,要求合資格人士存備檢查紀錄、引入抽查制度等。

違反職安健法例罰款阻嚇力不足

陳積志又指,2018年至2023年期間,建造業因違反職安健法例而罪成者,每年平均罰款金額只介乎8,000多元至10,500多元,相對高昂的工程費用和巨大金錢收益,阻嚇力明顯不足。

他續指,被定罪最多及次多的兩名承建商,上述6年間分別被定罪共77及56次,可見部分頑劣的建造業承建商顯然是慣犯,指他們視法例如無物,漠視職安健的程度實在令人震驚。

屋宇署遺漏處理勞工處轉介個案

屋宇署工作方面,調查指,多年來屋宇署一直遺漏處理勞工處轉介的個案。在2011年至2021年的10年間,該署只曾就一宗個案向承建商採取過一次紀律處分,且此唯一紀律處分個案是一宗在2009年發生的致命事故,但要延至2015年才完成紀律處分,當中過程冗長且效率低。

曾發生致命意外工程項目 中標者工地安全評分低

另外,公署抽選了12個在2020年至2023年期間發生致命工業意外的工務工程項目,審研中標者在標書評審中與工地安全表現有關的分數,發現在多個項目,中標者在與工地安全相關的分項表現較弱,甚至在所有投標者之中排行最後,但仍然能夠憑價格相宜或其他技術項目評分高而成功投得合約,指投標者過往的工地安全表現未能獲充分考慮,原因是工地安全有關的評分項目所佔分數不高,而投標者之間的分數差異亦輕微,難以影響整體評審結果。

勞工處:已按建議展開多項跟進工作

勞工處表示,正詳細審視及研究報告的內容,已按報告中的建議展開多項跟進工作,包括計劃於2025年下半年開始試用小型無人機協助執法,並研究引入語音轉文字技術以協助錄取口供,提升前線人員執法及蒐證的成效;擴大安全委員會會議的參與範圍,涵蓋高危及安全表現欠佳的私營地盤,以加強風險監控;增加對安全從業員的監察,讓他們更嚴謹履行職責;以及加強監管強制性安全訓練課程的營辦機構及導師的表現等。

勞工處發言人指,除了上述措施外,處方也會積極研究及跟進公署的其他建議,以及加強與發展局和屋宇署的合作。勞工處會繼續採取三管齊下的策略,包括巡查執法、宣傳推廣及教育培訓,再配合科技應用,積極推動建造業建立職安健文化,並提高工人的職安健意識,防止意外發生。

記者 郭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