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照搬《Chiikawa》粵語二創 卡拉OK疑侵權 創作者聲明拒為商用負責 律師: 跨國舉證困難

更新時間:08:00 2025-04-19 HKT
發佈時間:08:00 2025-04-19 HKT

有創作者發現其二次創作的《Chiikawa》粵語改編歌曲,被連鎖卡拉OK集團的分店上載至點播系統,且保留原片的浮水印,引發侵權爭議;創作者聲明作品僅供同好交流,拒為商用負責。有律師指,若卡拉OK公司使用有關影片,或同時侵犯Chiikawa官方及創作者的版權,惟前者涉跨國舉證困難。近年,本港卡拉OK業萎縮,連鎖集團店舖僅餘13間,並面對北上消費、內地品牌競爭及娛樂多元化等衝擊,有學者指,卡拉OK須轉型為「複合式娛樂」,吸引年輕客群,傳統營運模式恐難維持競爭力。

卡拉OK可點播Youtube頻道《一顆葡萄》改編的《Chiikawa》歌曲,片段仍留有浮水印。 一顆葡萄 Threads
卡拉OK可點播Youtube頻道《一顆葡萄》改編的《Chiikawa》歌曲,片段仍留有浮水印。 一顆葡萄 Threads
Youtube頻道《一顆葡萄》上的《Chiikawa》歌曲原片。 一顆葡萄 Youtube
Youtube頻道《一顆葡萄》上的《Chiikawa》歌曲原片。 一顆葡萄 Youtube

YouTube頻道《一顆葡萄》持有人在社交平台發文指,上月31日於卡拉OK「Neway」沙田富豪分店消遣,驚見其二次創作影片被上載至店內點播系統,供客人點播,「(浮)水印仍在畫面上,最後叫觀眾訂閱頻道的部分都沒有刪走,全片down(下載)下來。」

該頻道創作者意譯多首日語動畫歌曲,填上粵語歌曲及翻唱,涉事影片把日本人氣動畫《吉伊卡哇》(Chiikawa)的歌曲改編。她指,其二次創作只供同好交流,不作盈利,承諾若日本官方對其二創影片有所追究,會即時下架作品,但聲明拒為他人商用行為負責。

二創者的版本在卡拉OK點播系統註有「廣」字,即附廣東話字幕。 一顆葡萄 Threads
二創者的版本在卡拉OK點播系統註有「廣」字,即附廣東話字幕。 一顆葡萄 Threads

記者揭點播系統多部影片異常

有網民亦反映,曾在Neway發現帶有其他影片分享平台浮水印的短片,質疑業者為跟上潮流及吸引年輕客群,未經授權使用二次創作內容。

根據《版權條例》,「侵權」不論是民事或刑事、是否涉及商業運作,如侵權行為令版權擁有人蒙受經濟損失,均可招致法律責任;「二次創作」侵權,則需要對版權擁有人達到一定程度上的經濟損失。律師陳柏豪指,如二次創作者已公平處理版權作品(例如註明出處),而引用的程度不大於為特定目的而所需要的程度等,則可獲豁免法律責任;特定目的包括評論或諷刺時事等。

《Chiikawa》作者長野曾經公開表示,未經許可勿將其作品用於商業用途。律師江炳滔指,二創者未涉侵權,實際上毋須預先聲明免責,一般情況下,若卡拉OK公司未獲授權使用影片,有機會同時侵犯《Chiikawa》官方及二創者權益,「如果影片有二創者的聲音,二創者也可單方面提告。」

YouTube頻道《一顆葡萄》發表聲明,說明其二創作品沒有盈利。 一顆葡萄Threads
YouTube頻道《一顆葡萄》發表聲明,說明其二創作品沒有盈利。 一顆葡萄Threads

相關案件需要版權持有人配合舉證,如是次事件或需日本動畫官方越洋協助,存有難度。翻查資料,Neway過去有侵權紀錄,2018年環球唱片曾成功入稟高等法院,控告Neway及另外23間公司侵犯版權並勝訴。本報就事件向Neway查詢,至截稿前未獲回應。

記者日前實訪Neway元朗分店,未見上述《Chiikawa》影片,但發現系統內部分日語動畫歌曲疑似未經完整授權,如日語動畫《銀魂》主題曲僅重複使用同一動畫片段,《進擊的巨人》片頭曲直接使用含製作名單的原始片頭。此外,日本組合「嵐」有歌曲採用日本放送協會(NHK)紅白歌合戰的演出片段,另有歌曲被替換為本地歌手陳冠希的MV(音樂錄影帶);部分韓流歌曲亦缺乏字幕。

日本組合嵐的歌曲被誤植本港歌手陳冠希的MV。
日本組合嵐的歌曲被誤植本港歌手陳冠希的MV。
日本組合嵐有歌曲採用電視台的表演片段,右上有電視台的浮水印。
日本組合嵐有歌曲採用電視台的表演片段,右上有電視台的浮水印。
 動畫《銀魂》主題曲不斷重複同一段動畫片段。
動畫《銀魂》主題曲不斷重複同一段動畫片段。

業界指流行曲版權有「海鮮價」

據了解,卡拉OK公司要申領「公開播放牌照」,與唱片公司簽訂「年牌」,才可在場所內公開播放錄音製品;「卡拉OK伺服器牌照」則允許卡拉OK錄像複製至場所系統。參考香港音像版權有限公司網站上的「牌照費計算機」,若場所使用卡拉OK伺服器系統作為主要娛樂活動,場所有或少於3間房,年費約為2.52萬元;4至50間房年費翻倍至約5.04萬元;超過50間房,每房加收252元(隨「乙類消費物價指數」調整)。

學者:市場轉變須設法轉型

有業內人士指,相關牌照不得轉讓且限單一地址,新增分店需重新購買版權。他形容,香港流行曲版權十分昂貴,更是「海鮮價」,早年曾向唱片公司問價,惟兩個月後價錢翻倍,「此舉有效保障音樂人,卻令卡拉OK公司難以買齊歌曲。」

回顧行業發展,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馮應謙指,1990年代香港樂壇的「黃金時期」,唱片公司主動提供歌曲予卡拉OK公司,盼盡快將歌曲「上架」,予市民點唱,推上「熱唱榜」,「第一時間唱到,代表該歌曲很『紅』。」及後卡拉OK市場規模縮小、競爭漸減,卡拉OK公司倒過來向唱片公司購買歌曲版權。

當年「加州紅」出資為歌手拍攝卡拉OK影片(MTV)發展「獨家試唱」、「Big Echo」舉辦歌唱比賽、「前衛」推88元唱足8小時……前者逐漸獨大,搶高廣東歌版權費,多個卡拉OK集團成立聯盟抗衡,盼停止惡性競爭。及後Neway收購加州紅,成為龍頭,其他聯盟成員陸續結業,「Red Mr 紅人派對」後來加入戰場,形成兩權爭霸,時至今日全港僅餘8間Neway(連Neway CEO)及5間Red Mr(連COSMOS)。

現時全港連鎖卡拉OK僅餘13店。
現時全港連鎖卡拉OK僅餘13店。
「Red Mr 紅人派對」在2010年加入本地卡拉OK市場。
「Red Mr 紅人派對」在2010年加入本地卡拉OK市場。

近年港人北上消費,年初內地品牌「魅KTV」攻港,於中環蘭桂坊開設旗艦店,亦有派對房間提供卡拉OK播放機、自助迷你唱K亭等,兩者頻頻出優惠救市。有市民憂慮,本港連鎖卡拉OK將步入黃昏。

香港都會大學講師、文化研究學者吳子瑜指出,本地卡拉OK市場正在轉變,「過往的營運模式或已未能滿足市場需求。」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陳智廷博士同意指,現在的娛樂方式是「複合式娛樂」,如到內地戲院看電影,會同時吃火鍋及享受按摩。他認為,卡拉OK不至於被淘汰,但要想方法轉型,維持競爭力,「是否仍能讓年輕人覺得『潮』?」

市場生存法則已徹底改變,馮應謙舉例,現今客群已從純唱歌轉為學生「K-Lunch(卡拉OK午餐)」、主婦聚會等社交場合。他相信,卡拉OK不會消失,而是與其他社交場所並行存在,「所有消費都視乎潮流文化。」

有90後創業者開設「自助唱K亭」K-STATION。
有90後創業者開設「自助唱K亭」K-STATION。

90後創業者開「自助唱K亭」 花逾半年買版權

「90後」創業者Charlize開設「自助唱K亭」,花逾半年時間聯絡唱片公司購買版權。

Charlize指,疫後與朋友至內地消遣,被自助唱K亭吸引,去年初萌生在港創業的念頭,在葵芳開設門市,「1至2個人出街甚少去唱K,找不到私隱度高又可以享受的地方。」惟她坦言,創業過程充滿挑戰,耗時半年處理歌曲版權問題,才順利與多間唱片公司合作,確保所有歌曲合法使用。此外,內地卡拉OK普遍提供客人唱歌的「原聲」,供顧客分享至社交平台網站,惟香港基本牌照協議並不伸延至授權複錄或輯錄該等錄音製品,需另外支付版權費。

近年香港樂壇迎來小陽春,多個選秀節目街知巷聞。她慶幸生意不錯,除有學生放學後即興試唱,也有30歲至40歲的中年捧場,「他們會唱很久,第一次來就買最貴的套票,及後成為常客,一次過買200元、300元。」她透露,現正計劃拓展業務至旺角及銅鑼灣,盼為港人帶來更多新型娛樂選擇。

「魅KTV」價格體驗遜內地 消費者感失望

內地卡拉OK品牌「魅KTV」攻港,有年輕消費者認為,本港分店在價格和體驗上未能完全復刻內地特色。有學者指,香港卡拉OK公司除了本地競爭,亦要與內地市場比拼。

今年2月,「魅KTV」正式落戶中環蘭桂坊。根據投資推廣署資料,該店設有豪華卡拉OK包廂、全幅式大螢幕及表演舞台,更特設虛擬唱片騎師打碟等創新互動設施。然而,有體驗過中港兩地分店的年輕消費者表示,對香港店略為「失望」,除了房間偏小,亦無法點唱部分知名香港歌手的歌曲,「像想還原內地分店,但價錢和精粹都無法複製,倒不如直接回內地消費。」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馮應謙指,內地卡拉OK品牌進駐香港後單店營運,影響不大,「本身市場不大,尚有競爭空間。」惟他指,港人北上消費和玩樂成為趨勢,香港卡拉OK除面臨本地競爭,亦要與內地同業競爭。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陳智廷博士同意指,目前未見大量港人轉而光顧,仍待觀察。

記者:仇凱瑭、林家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