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救援隊緬甸搜救共出動57次 採取小隊形式救災 隊員最難忘餘震
發佈時間:10:45 2025-04-19 HKT

緬甸早前發生7點以上大地震,特區政府在事發後第二天派出了51人特區救援隊到緬甸進行搜救工作。特區救援隊指揮官趙汝珏今早(19日)在電台節目表示,是次搜救行動是繼土耳其地震後,第二次參與國際的搜救工作,亦是與國家隊一起進行國際救援行動。救援隊吸收了上次經驗,僅用了15分鐘便已經聯繫消防處內41位成員,另外用10個小時安排物流運送9噸物資,當中6噸是救援裝備,3噸為食水、食物等生活物資,並因應搜救地方的天氣攜帶不同的物資,因緬甸高溫天氣,攜帶電風扇、冰墊、製冰機等去現場。此外,救援隊組織了51人隊伍,並為隊員進行疫苗注射和身體檢查,完成動員準備。
仰光機場到災區曼得勒用31.5小時
趙汝珏續稱,搜救隊在緬甸仰光機場落機後,因應道路情況及各種原因,由仰光到災區曼德勤足足用了31.5個小時。緬甸政府未有安排特區政府搜救隊在特定地方搜救,因此在到達搜救基地時,便向國家救援隊索取當地的資訊。救援隊有51人,當中20人負責搜救工作,但每次進行搜救時,會先派出2-3名成員組成的快速搜救隊先到接受到救助報告的地方,評估救援情況。在整個救援期間,救援隊出動61次,去了57個地點。
趙汝珏又指搜救遇到不少因難,日間天氣高達40餘度,晚上亦有30多度;除炎熱的天氣外,當地蚊患亦十分嚴重,即使使用蚊帳,蚊帳內亦有可能有數百隻蚊,晚上未必有足夠的休息;當地的衞生情況亦比較惡劣,在行動時需要戴上N95口罩,令體能消耗更大,
搜救工具存工具倉可快速出動
消防處消防隊目梁志宏則表示,消防處正準備進行國際中型救援隊資格認證,已將部分工具及物資存放在啟德消防局內的工具倉,一旦需要出動就可將相關物資運到機場,加快運送的速度。他又稱在搜救行動中遇到最大的挑戰,莫過於餘震,若正在坍塌的地點進行搜救而遇到餘震,但在訓練時已有應對措施,包括配備監察儀,測試樓宇的傾斜程度,並在搜救前預先評估進入及撤離路線。
消防處搜救犬隊領犬員蔣天朗亦有補充遇到餘震的情況,當時正帶同搜救犬休息,基於動物的天性,搜救犬在餘震發生時都保持警戒的狀態,因為與領犬員的長期配合,當時很快就能平伏搜救犬的情緒,他亦稱即使正在進行搜救工作,亦可立即召回搜救犬。
醫院管理局律敦治及鄧肇堅醫院部門主管(急症科) 蕭粵中醫生表示,在搜救隊內的工作最主要是負責搜救隊同事的健康,每日恆常為搜救隊成員進行身體檢查,確保他們的狀態,每次行動結束,亦會參與清洗消毒過程,了解隊員的狀態是否有異, 當然萬一在行動過程中有特別狀況,醫護人員亦24小時準備,處理有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