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直擊︱移民港人開茶記廿年 一原因竟寧願回港退休?學者拆解星洲經濟挑戰
發佈時間:07:00 2025-04-27 HKT

香港與新加坡長期被視為最大競爭對手,疫後星洲經濟復甦快,搶佔先機推動旅遊業、吸引外企進駐,跟香港「爭生意」。新加坡去年經濟增長達4.4%,惟政府本月公布調低全年GDP增長預測,由1至3%減到0至2%。《星島》記者早前到新加坡,有移民當地逾廿年、經營餐廳的港人指,消費稅及通脹上升令經營及生活困難,有意回流香港。有學者形容新加坡「掙扎得好辛苦」,經濟波動較大,香港則有內地作為「穩定器」。
新加坡通脹率由2021起持續上升,2022年高達6.1%;2023年交通及食物通脹率分別上升6.3%和5.8%。通脹去年底起放緩,今年3月的核心通脹率(不包括住房和私人交通費用)為0.5%,屬近四年最低水平。
新加坡消費稅4年間加至9% 通脹飆升
不過,生活成本壓力一直是當地政府關注點,曾在香港酒店擔任廚師的梁金全,2003年移民到新加坡,現時在當地經營點心餐廳。他指近年政府「起勢加消費稅」,4年間由7%加至現時的9%,雖然每次只加1%,但對市場連鎖反應很大。
他舉例,以前買一桶食油20多元新幣(折合港幣約120元),但加消費稅後則加價至30至40元新幣,又指外勞員工租床位,月租由200多元增至逾400元新幣,因此工資也上漲,經營越來越難。至於餐廳加幅,他直言「唔敢加太多」,擔心客人不來更加無生意。
相當新聞:新加坡月均270間食肆執笠 市民消費力減兼「北上」 中國餐廳攻入 當地飲食業點應對?
疫後新加坡人「無咁疏爽」 晚市未夠9點就收舖
疫後香港夜市不如昔日繽紛,食肆提早關門,梁金全形容新加坡人疫情前亦「好捨得食」,惟疫後「無咁疏爽」,主因是市道及經濟欠佳。他又指,以往晚市可做兩至三輪甚至凌晨,但現時除了周末,平日晚上未夠9時便要收舖。
直言「掛住香港」退休盼回港買樓
梁金全表示,很多年長朋友因為新加坡生活成本太高而回流香港,他作為新加坡公民,也有意回港退休及買樓。他直言新加坡生活模式不太適合自己,餐廳「又貴、份量又少」,每次外出用膳,9%消費稅加上10%服務費,合共19%「走唔甩」,「一家四口食餐飯要200元新幣(約1200元港幣),單是稅同服務費,就要畀200元港紙」。
新加坡700呎組屋僅250萬港幣
不過,新加坡八成市民住在政府組屋,環境寛敞令不少港人稱羨,兩房一廳、兩個廁所的三房式,最細單位也有700多呎;五房式更可達1400多呎。價錢方面,700多呎三房式市價約40多萬新幣,折合約250萬港元。
李兆波:星通脹升幅放緩 惟物價居高不下
經濟學者李兆波指,疫後很多外資流到新加坡,經濟復甦不錯,導致通脹加劇、餐飲酒店等物價上升;到達高位後,通脹要再上升不易,但物價則仍居高不下。他指疫後一段時間,大量家族辦公室到新加坡,但當地政府打擊洗黑錢,現時情況已穩定,經濟增長也無大突破,因此通脹增幅放緩;而香港復常後,不少外資亦回流本港。
莊太量:新加坡經濟不如香港穩定
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形容,新加坡「掙扎得好辛苦」,其特點是GDP增長波動,且是外向型經濟,惟近十年連5%增長都沒有。他指美國早年推廣自由貿易 ,新加坡「食正幾十年油水」,作為貿易中轉站抽佣,但現時在「逆全球化」、加關稅時代,新加坡很難如過往般賺大錢,相反香港仍有內地龐大市場。
他指香港背靠國家,有內地作為「穩定器」,「有咩事有國家幫手」,相反新加坡波動大,又形容新加坡周邊都是「敵人」,要生存也非易事。他指新加坡一直希望與香港競爭,「想所有方面都好過我哋」,但香港有獨特優勢和國家支持,只需做好自身發展。
記者陳俊豪新加坡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