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文化】蓮花與佛教


文:

一.青蓮花供燃燈佛,法眼開後獲授記

青蓮供燃燈佛獲授記圖;明成化時期內府刊本《釋氏源流應化事跡》) 

燃起佛前燈,滅除心頭火,

願以大智慧,照破眾無明。 燃燈偈   

   據《過去現在因果經》記載, 在過去莊劫時,善慧童子得知燃燈佛說法,無限歡喜,一心想用鮮花去供養燃燈佛,可是這天全城的花都被大王買去供佛了。正在苦惱之際,迎面走來一王室女,手持七枝青蓮花。善慧向王室女表達了買花供佛的心願,王室女故意試探善慧,「這七枝青蓮花專為皇室成員供佛之用,每技一百銀錢,你真的想買? 善慧全部的積蓄只有五百銀錢,打算全部拿來買花供佛。王室女深為感動,便贈送了他五技青蓮花供佛。善慧聽聞佛法後,心開意解,一心向道。又有一天,燃燈佛雲遊時,善慧童子發現佛前地面上有一灘污水,心想佛是赤足行走,這污水一定會弄髒了佛的雙腳。就頓發大心,親身撲在地上,還用自己的頭髮,鋪在污水上面,等著燃燈佛從他頭髮上走過去。燃燈佛感知善慧童子法眼已開,為他授記說:「善男子,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二.目淨修廣如青蓮,悲天憫人救蒼生

華嚴大法圖。明代內府刊本《釋氏源流應化事跡》) 

目淨修廣如青蓮,心淨已度諸禪定,

久積淨業稱無量,導眾以寂故稽首。《維摩詰經》

蓮花有白、青、紅、紫、黃五色,稱為「五種天華」,其中白、青二色最為尊貴。青蓮花,葉狹長,近下小圓,向上漸尖,青白分明,酷似佛眼,故在佛經中稱之為「蓮眼」,正如《大佛頂廣聚陀羅尼經》雲,  「一切眼闇皆清淨,目淨修廣若青蓮。」

天壇大佛眼淨如青蓮,雙目半開,垂視衆生, 表達佛陀對苦難眾生的悲憫。同樣,而今香港的社會,不少人對香港未來缺乏信心,佛家稱之為「雜念」。我們希望通過香港荷花展,以「火焰化紅蓮」的氣魄,轉不淨的「雜念」為正念,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奮力譜寫東方之珠發展的新篇章。這應是香港荷花展的初心。

 

三.七步生蓮,所作皆辦

樹下誕生圖。明成化時期內府刊本《釋氏源流應化事跡》)

我生已盡,煩惱已滅,

所作已辦,不受後有。——《阿含經》

據說釋迦牟尼佛的母親摩耶夫人,在藍毘尼園無憂樹下誕生悉達多太子。太子一出生,便有種種殊勝的瑞相:天上出現九龍吐水,為小太子沐浴,花園裡清香四溢,人天共慶。太子剛生下來,就能自己行走七步,每走一步,他的腳下就湧出一朵蓮花,並且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道: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這便是每年四月初八日佛誕節的來歷。

「七步生蓮」並非童話傳說,而是包含圓滿、全部、完美、徹底解脫之含意。眾所周知,在自然界中,地球有七大洲, 彩虹有七色, 音律有七聲;在人體內,人有七情六欲,因而會被氣得七竅生煙……還有撒旦有七名墮落天使、人類的原罪有七種 、佛家有七寶……所有這一切都是以「七」來表示事物的完整內涵。

在中國歷史上,漢朝的「七相五公」 、唐朝時郭子儀的「七子八婿」、在民間信仰的玉皇大帝有七仙女、婦女的「七貞九烈」……所有這一切都是以「七」表示美滿、完美之意。

另外,三國時諸葛亮七擒七縱平定雲南、回教的七重天、道家的七返還丹和七大周天、佛家的禪七佛七與七死七生……都是以「七」表達圓滿解決、徹底解脫的境界。

同樣,佛家常把「救人一命」與「勝造七級浮屠」連用,指欲界、色界和無色界,為六道眾生居住地。眾生通過修行,超出三界外,不再受六道輪回之苦,「七級浮屠」象徵超越六道輪回,而有 「七步生蓮」之瑞相,獲得徹底解脫。

 

四.拈花微笑,心燈相傳

達摩面壁慧可立雪圖。明代內府刊本《釋氏源流應化事跡》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禪宗心要

據《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拈花微笑品》記載,大梵天王以金蓮花獻佛,並請佛說法。大家靜靜地坐下來,等待著佛陀開口宣講妙法。然而佛陀只是微笑著拿起這朵蓮花,遍示大眾,從容不迫,意態安詳。佛陀他並沒有開口說法,大家靜靜地等待良久,良久……眾人越來越迷惑不解,唯有佛陀的大弟子摩訶迦葉尊者妙悟其意,破顏一笑。佛陀便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釋迦牟尼將花交給迦葉,以心印心之法傳給他。這就是禪宗「拈花微笑」的公案,代表著心燈相傳,法脈相承,綿綿無盡之意。

其實,在「拈花微笑」的公案中,佛陀以蓮花為導具,說明普通人常用妄心猜度佛陀拈花之用意,因而了花與心、煩心與菩提、 是與非、成與敗的分別心,再也無法真正體驗到花與世界萬物是一如的,微笑即是花,花即是微笑;拈花的手即花,花即拈花的手;花即佛,佛即花; 煩心即菩提,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只有在當下與生命直接契入——既不陷落於痛苦,亦不迷失於美妙,才能照見人生的無常與生命的輝煌,獲得終極的解脫。

 

五.鮮花供佛,深觀法要

轉妙法輪圖。明代內府刊本《釋氏源流應化事跡》

身病則痿,若華零落;

死命來至,如水湍聚。—北傳 《法句經·華香品》

每逢月圓日,天剛拂曉,一陣清脆的鐘聲打破寺中的寧靜。斯裡蘭卡的佛教信徒們在鐘聲的召感之下,身著潔白的禮服,扶老攜幼,來到寺中,在佛前供上沁人心脾的鮮花,然後來到菩提樹下靜坐思維,深觀法要:鮮花盛開,清香四溢,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然而鮮花易凋謝、枯萎。人生亦複如是,風華正茂之年,一心想著升官發財,榮華富貴。然而所有這一切猶如曇花一現,瞬息即逝,正如晚課警策文說,「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這首警策文,把人比喻成住在漏缸裡的魚,魚離水無法活命,而水的不斷外漏,表示魚的生命已所剩有限——日月的流逝就如同水分在減漏一般,我們的生命正隨著日昇、日落而日漸減少啊!觀蓮花,領悟人生無常的道理,便能珍惜生命,不再糾纏於無意義的瑣碎事上,而是專注於重要的事情,必能活出風采的人生。

 

六.七寶蓮池,五感療癒

施衣得記圖。明代內府刊本《釋氏源流應化事跡》

威德動三千,名顯如雪山,

如蓮花開敷,香氣甚微妙。—《長阿含經》

據《別譯雜阿含經》記載,有一快要失明的比丘求醫,只有聞到蓮花的香氣,才能讓眼睛恢復光明。但要想聞到蓮花的香氣,必須要到蓮花池中,「汝若欲得蓮花香者,當詣蓮花池所。」佛陀在此經揭示了七寶蓮池具有五感療癒的功能。 「五感」指眼、耳、鼻、舌、身五種人體的感覺器官,分別與荷花的色、聲、香、味、觸、法相接觸時,使我們的身心得到舒緩,從而達到療癒的目的,這對健康或者亞健康人員均有較為正面的影響。

(1) 視覺是人體五感中最主要的部分,佔環境對人體五感作用的75%87%。人們看到七寶蓮池中青黃赤白四色寶蓮花,心曠神怡。

(2) 依據《佛說阿彌陀佛》、《佛說無量壽經》的描述,西方極樂世界的上空飄揚著美麗的花雨,各種樂器在空中自由飛舞,不鼓自鳴,天女聞聲起舞,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迦、共命鳥等神鳥,不分晝夜地唱出柔和、高雅的樂曲,以清淨無染的梵音化導人,將佛陀的智慧化入人心,使不同根性的人和諧共處,共建美好家園,這應是音療最好的寫照。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殘荷聽雨」「雨打芭蕉」等充滿詩意的景觀也會讓人感到寧靜與放鬆,揭示自然聲景有療癒的作用。

(3) 荷花盛開,清香撲鼻,微妙香潔,能影響人的情緒和精神,改善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研究表明,經常置身於優美、芬芳、靜謐的花叢中,能使人的嗅覺和思維活動的靈敏感增強。近年來,寶蓮禪寺致力打造荷花園林景觀,利用「蓮香」來營造嗅覺體驗,以凸顯出禪院的芳香意境,通過蓮香營造讓人放鬆、舒適的環境,有利於促進遊客身心健康。

(4) 荷花不僅可以觀賞,還可以品嘗。 一株荷花的蓮藕、蓮莖、荷葉、荷花、蓮蓬、蓮子等皆可入菜,荷花美食的誘人味道,令人神往。從味覺美感已有研究可知,甜、酸味食物可以調節人們的負性情緒, 甜蜜的味道可以減輕身體痛苦體驗帶來的消極反應,美食確實有自然療癒功能。

(5) 觸覺一般指皮膚受到外界刺激而產生的感覺體驗。平滑細緻的荷葉、嬌嫩欲滴蓮瓣會讓人感到愉快,行走在荷花叢中,近距離欣賞荷花,觸景生情,君子之風在不知不覺中產生。

 

七.蓮花化生,超凡脫俗

觀無量壽經圖。明代內府刊本《釋氏源流應化事跡》

觀彼彌陀與眷屬,久於曩劫植洪因,

凡聖等皆同相好,人天一種紫金身,

寶樹寶樓飛寶閣,寶池寶地寶成蓮,

地及虛空賢聖滿,花中總是化生人。—《西方禮贊文》

   19807月,中國佛教協會趙樸初會長第一次訪問寶蓮禪寺時,看到客堂前一盆盛開的睡蓮,倍感親切,隨感而發,以「寶蓮」二字撰寫對聯: 七重寶樹隨緣見,四色蓮花稱意開」,贈送本寺,大有深意,以此暗示寶蓮禪寺可廣種蓮花,再現人間淨土。智慧長老有大智慧,不久便打造了寶蓮禪寺第一個荷花池—七寶蓮池,而成香港荷花展的遠因。

   四色蓮花來自《佛說無量壽經》。此經是佛對舍利弗說的一部經,「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趙樸老對聯中的 「四色蓮花」指的是極樂世界七寶蓮池中的赤、白、青、黃四色睡蓮,其數量如恒河沙,無量無數。每一朵蓮花都住著一位修行者的蓮花化身,正如《佛說無量壽經》雲, 「彼菩薩等,命終得生,無量壽國,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

   佛陀講述了念佛定生淨土的因果法則,根據念佛人願力的大小、修持的勤惰、功德的淺深,而有三輩往生之不同。無論是誰,只要至誠念佛,蒙佛加被,便能帶業往生極樂,獲得具足佛相、永離惡道、遍供諸佛、聽聞正法、悲智雙運、定慧通明、智辯無礙、大悲普化等果報,最終得一生補處之位,直至成佛。

 

八.千葉寶蓮,萬德圓明

楞嚴大定圖。明代內府刊本《釋氏源流應化事跡》

爾時世尊,從肉髻中,湧百寶光。

光中湧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華中。—《楞嚴經》

據《大智度論》記載, 「蓮華有三種:一者人華,二者天華,三者菩薩華。人華,大蓮華十餘葉;天華,百葉;菩薩華,千葉。」從人華、天華至菩薩華說明,隨著蓮花葉子的增加,人的修行階段也愈發圓滿,最終達至千葉,上升到菩薩華的高度。「多」雖然聚焦於可直觀的數量,但卻隱喻著「心」清淨層次的不斷提高。

「菩薩華」指諸佛菩薩說法度眾生時坐的「蓮花座」,有上千個蓮瓣,這正是天壇大佛座落在 千葉寶蓮」蓮座中的出處,每一片蓮瓣上刻有捐款者的名字。「天壇大佛」正是融匯了不同國藉、不同宗教、不同種族及不同社會階層人士的心力而建成,以此善緣,寶蓮心開,必能成就往生極樂世界蓮池中的善果,並依發心之大小而有 「天華」和 「人華」之別。「天華」指人中龍鳳化生時的蓮花,有數百個蓮瓣; 「人華」指芸芸眾生化生時的蓮花,只有十餘個花瓣。盡管化生極樂世界時的花瓣各不相同,因任何一個人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後,時時刻刻與諸佛菩薩為伴,聽聞正法,一路向上,直到花開見佛,成佛作主。同樣,我們期盼通過香港荷花展,凝聚社會各界的力量,為青年人創造一個理想的成長環境,激發潛能,實現理想,擔當社會的建設者。這是本次荷花展的本意。

 

九.寶蓮心開,人間淨土

維摩示疾圖。明代內府刊本《釋氏源流應化事跡》

不著世間如蓮花,常善入於空寂行。—《維摩詰經·佛國品》

依照佛家的說法,胎生的眾生,以淫欲而托生;淨土的聖人,以蓮花而化生。欲界胎生眾生以追求欲樂為主,尤喜男女飲食之欲樂,而生貪心、瞋心、癡心、慢心、疑心、恨心、覆心、誑心、諂心、驕心、害心、嫉心、慳心、無慚心、無愧心、不信心、懈怠心、放逸心、昏沉心、掉舉心,煩惱不斷,苦海無邊。

往生到極樂世界的眾生,皆是蓮花化生,沒有人我之別,更無愛欲糾纏,省去了很多麻煩。可見 「蓮花化生」的本意是將欲界眾生的染污心轉成極樂世界眾生的清淨心即可。領悟這一道理,便是寶蓮心開之時,即使身處紅塵,若能以蓮為師,出淤泥而不染,自淨其意,心淨則國土淨,清淨美好的心靈就能畫出絢麗多彩的人生,人間淨土隨之而生。

法華妙典圖。明代內府刊本《釋氏源流應化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