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讚佢|心痛長者牙痛無錢醫 牙醫義診助恢復牙力享受美食:冀開設慈善診所
發佈時間:08:00 2025-02-01
「看到他們由沒有牙齒到重現牙齒,再次笑起來,開開心心,繼續生活,是我最滿足的事。」牙科醫生陳澔賢行醫10年,發現不少人沒有牙齒後,自信心也被摧毀;亦心痛有長者因費用昂貴,強忍牙痛,藉辭離開診所。為此,他自去年到老人院舍義診,並希望將來開設慈善診所,惠及更多有需要的人。
滿口爛牙不敢張嘴 「整好棚牙」笑開顏
陳澔賢中六拔尖,考入香港大學牙科醫學院,想做一些幫到人的工作,而非每天只想著去賺錢。「很多病人求診時,牙齒已爛得每天也要閉上嘴巴,不敢張開嘴巴見人。」他坦言,許多人也很害怕、很掙扎看牙醫。曾有一位爛牙男病人,牙齒歪斜,抱著能拖一天就一天的心態,最終爛至不敢張口開說話、不能進食才求診。
另曾有一位伯伯下排假牙全部鬆脫,不能進食,為他重製新的假牙、配合手術後,終可如常飲食。伯伯甚是高興,更撰寫感謝卡、作了一首打油詩送給陳醫生。陳醫生稱,對長者來說,「行得、食得、瞓得」就是最大的樂趣。
伯伯提筆道謝陳醫生,說:「謝謝你替我重建牙齒,現在恢復牙力,可以享受美食,又可以大笑,十分痛快,萬分感謝。」感謝信的字裡行間,難掩伯伯興奮心情「無牙食嘢好困難,一見開飯心就煩,如今整好嗰排牙,見到美食笑開顏。」
心痛長者無錢「睇牙」 開展義診計劃
「其實每位牙科醫生也希望病人接受治療後,也可以露出牙齒,開開心心地與人見面。」然而,事與願違,有些病人根本無力負擔診金,那些畫面在陳醫生腦海中縈繞不去。陳醫生憶述,有些長者抵達診所後,發現收費昂貴,付不起,明明牙齒痛得很,但卻難以開口,於是借故離開。
看著那些黯然離去的身影,陳醫生感到心酸,明白他們有自己的尊嚴,也明白無論收費有多便宜,總有人無法負擔。數年前,陳醫生萌生義診這個想法,尤其是在院舍發現很多長者也有牙齒鬆脫等問題之後。
院舍義診解牙痛之苦 冀開設慈善診所
在老人院舍,牙齒鬆脫、沒有牙齒進食、蛀牙、爛牙,均是常見的牙科問題。其中,牙痛問題最易被忽略。陳醫生解釋,隨著年紀增長,身體對疼痛的感受會減弱。惟事實上,很多長者牙齒也隱隱作痛,只是不像年輕力壯的人般,會痛得叫救命。他們會選擇吃止痛藥,或者靠刷牙捱下去。「診症時,看到他們牙齒鬆脫情況嚴重,基本上用手指彈一彈,也會掉出來。」
然而,最教陳醫生驚訝的是,當詢問長者有沒有刷牙時,有人應曰:「沒有,來到這裡(院舍)之後就沒刷牙了。」
「我們覺得每一天最基本可以做到的事,原來在院舍的長者卻做不到,因為他們缺乏自理能力,院舍也缺乏人手。姑娘可能只有10個,但長者可能有數十至一百個。如果每日只幫他們刷一次牙,可能已經用了數小時,所以這方面支援並不足夠。」
陳醫生於2024年2月成立慈善機構,開始到院舍義診,為長者緩解累積已久的牙科問題。他最大的心願是,開設一間慈善診所,幫助更多有需要的病人,因為不少口腔問題要去診所才可處理到。同時,他亦希望將來有更多人關注這些缺乏照顧的長者,「至少讓他們進食時,牙齒感覺較舒服,吃得較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