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調查|近3成受訪市民因孩子不受管教吝嗇讚美 心理學家:適當讚賞有利孩子成長
發佈時間:08:10 2025-02-24 HKT

讚賞往往比批評更有利孩子成長。今次問卷調查其中一題問到「你認為讚美小朋友可以帶來甚麼正面效果?」,結果有32%受訪市民認同讚美能提升孩子自信心、促進彼此間的感情、增加孩子滿足感與安全感、趨於正向思維及令孩子變得勤奮等。然而,有26%受訪市民因為不聽管教而不會讚美小朋友、其次是擔心被讚壞(19%)和避免孩子變得驕傲(17%)。
讚美的同時,表達對孩子的愛與支持尤其重要,但若果讚美過度,又可能令孩子產生依賴感。香港及英國註冊臨床心理學家江嘉偉指出,孩子「不聽管教」便不獲讚美,反映成人以做錯事做結論,事實上,孩子犯錯後需要時間及空間改進;至於「擔心被讚壞」和「避免孩子變得驕傲」,則有礙建立良好親子關係。他強調,適當讚美是肯定孩子的進步,有助引導孩子看到自己值得被讚的地方,從而作出更多正面行為才有助成長。
他舉例,曾收到一位中學生求助個案,指自己遭同學排擠,回家向父母訴苦,卻換來父母責備其性格有缺陷,要求她先改善自己,自此該學生不再與父母溝通,既破壞親子關係,也失去發洩情緒的渠道,結果情緒爆煲要接受心理輔導。
江嘉偉提醒,雖然讚賞有助子女做事更正面,但要「選擇性」讚賞,長輩不要經常以「你好聰明呀!」等掛在口邊,而是要肯定孩子表現或實質行為,才會令讚賞有效果。
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中華基督教會蒙黃花沃紀念小學校長鄭家寶,近年大力推廣校園讚美文化。她坦言自己剛入行時採取先管後教策略,對學生欠缺笑容,她見到鄰班學習氣氛融洽,請教下獲告知「要讚到學生唔好意思曳」,令她當頭棒喝。她上任校長後決心改革,例如用加分取替扣分、用正面語句代替「不」字,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以該校讚美8歲學生詩淇為例,詩淇因病曾留院一年,期間仍不忘學習,出院後跟上同學進度,學校透過讚美,不但令詩淇感受到大的鼓勵,也能令同學們從她身上學到正能量,真正以生命影響生命。


救世軍田家炳學校副校長梁慧盈借一名小六生的家庭背景道盡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梁校長指六年級男學生韓悅衍因其家庭背景,需要入住家舍,愛與關懷難免有所欠缺,早年上課經常遲到、欠交功課及考試成績欠佳等問題。校方留意悅衍情況後,不單沒有放棄他,反而以「密集式讚賞」的方式,讓其建立自信:遲到少了,讚;少了欠交功課,又讚。透過這個方式,悅衍學習的主動性慢慢改進,考試由不合格變成合格,更熱心參與學校義務工作。
醫院管理局策略發展總監程偉權醫生亦表示,公營醫院和診所每日有龐大求診人數,惟醫護人員願意犧牲用膳或小休時間,務求為病人提供更深入診斷和服務。很多時候,病人一句簡單的感謝,已經可以給予同事力量,讓他們去關心更多有需要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