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聲講故事2025|香港報刊文學革新者 茅盾

更新時間:10:00 2025-04-28 HKT
發佈時間:10:00 2025-04-28 HKT

勵進教育中心的「星島集團星聲講故事」計劃於今天4月28日在中心的網站,上載新一集的聲音故事:「香港報刊文學革新者 – 茅盾」。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是中國現代作家、編輯和文學評論家。1916年,茅盾在北京大學預科畢業後,即進入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新文學運動風潮席捲全國文壇。1921年,茅盾與鄭振鐸和葉聖陶等創立「文化研究會」,同年任《小說月報》主編,大力提倡現實主義文學和介紹外國文學和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後來成為「文研會」的代用機關刊物,推動中國新文學運動。

茅盾從1916年到1926年,在上海商務印書館的十年間開啟了自己的編輯和文學生涯。1927年,他完成了第一部小說《幻滅》並首次署名「茅盾」在《小說月報》發表,至全面抗戰前完成了多部小說,包括在1929年出版的長篇小說《虹》和1933年的《子夜》。

茅盾自1938年起,曾四度居港,首次來港為1938年4月應邀出任《立報》副刊「言林」主編並進行改革。期間,他針對當時香港報刊雜亂無章的內容,提出「五花八門,雅俗共賞」的內容風格,並創作了長篇小說《第一階段的故事》作副刊支柱,同時發表多篇書評、短篇小說、散文雜記等,令革新的「言林」廣受香港讀者好評,而茅盾同時也出任《文藝陣地》雜誌主編,推動香港文壇發展,並提攜大批文學新人。1941年第二次訪港,期間即使香港淪陷,也堅持為《大眾生活》周刊創作了長篇小說《腐蝕》。

抗戰勝利後,茅盾在1946年短暫來港13天,馬不停蹄到團體和學校演講,兩年後第四度訪港,擔任《小說》月刊的編委和《文匯報·文藝周刊》的主編,完成了人生最後一部長篇小說《鍛鍊》,期間積極參與不同文化活動,以及培育香港文壇生力軍。對香港文學發展有深遠影響。

茅盾畢生致力於文學創作和編輯工作,尤其在長篇小說的範疇貢獻良多。茅盾在1981年3月與世長辭,同年10月,中國作家協會遵照茅盾遺願,將他的25萬元稿費啟動成立「茅盾文學獎」,鼓勵和推動中國長篇小說的創作和發展。作為中國文學界最高獎項榮譽之一,茅盾文學獎舉辦至今,成功肩負發掘和培育中國文壇新血的使命,至今仍為中國文學,特別是長篇小說的範疇作出重大貢獻。

各位如果想知道更多關於茅盾的故事,請馬上前往勵進教育中心的網站,收聽由香港理工大學江培強教授所聲演關於近代文學家的故事:「香港報刊文學革新者 – 茅盾」,以及參與相關有獎問答遊戲贏取獎品,詳情請瀏覽這個網頁︰https://www.endeavour.org.hk/ProjectPage.aspx?id=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