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中史科卷一必答變選答 揀定主攻範圍勿「包抄」
更新時間:07:32 2021-03-24
發佈時間:07:28 2021-03-24
發佈時間:07:28 2021-03-24
因應疫情關係,今年文憑試多個科目均獲「瘦身」,其中在五月十三日開考的中國歷史科,卷一的題目將由必答改為選答,有助減輕同學答題的壓力。田家炳中學中史科老師曾玥明表示,就今年文憑試中史科的改動,同學溫習時,應選定主攻甲部或乙部,專心研讀,別浪費時間進行「大包圍」式溫習。對於想「摘星」的同學,則須特別留意高階題目,例如比較題、有關個人立場的題目等,作答時須有分析,不能只靠死背。
記者:陳艷玲
在五月十三日開考的中國歷史科,今年約有六千二百人報考,較去年增加約七百人。今年因應疫情,考評局為多個科目推出文憑試精簡方案,其中中國歷史科的改動,主要在卷一的「歷代發展」部分,這部分分數佔全卷的七成,可說不容有失。田家炳中學中史科老師曾玥明表示,中史科的必修部分分為甲、乙部,甲部範圍由「上古至十九世紀中葉」,屬於古代史;乙部則由「十九世紀中葉至二十世紀末」,屬近代史。
「過往卷一的第一部分歷史資料題,會涵蓋甲、乙兩部分,考生須全部作答,但今年卻分拆成甲、乙部各一題,考生只須二揀一作答。至於第二部分,以往是甲、乙部各設三題,考生須各選一題,但今年則是在六題中,考生任擇兩題作答。」曾玥明指新改動下,溫習範圍減省達一半,考生只須選定回答甲部或乙部的題目,就可以專心研讀,亦可更深入地溫習。
選部專研 效益更大
至於卷二的考核範圍則跟以往一樣,分數佔三成,內容為「歷史專題」,共六個單元,包括「二十世紀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承傳與轉變」、「地域與資源運用」、「時代與知識分子」、「制度與政治演變」、「宗教傳播與文化交流」和「女性社會地位:傳統與變遷」,考生須從所選的一個單元中,揀選兩題,而考生選擇哪個單元,多視乎學校教授哪個單元而定。
曾玥明表示,今年中史科的文憑試精簡方案,無疑可讓學生節省溫習時間,但從該校和校外的模擬試所見,仍有少數同學同時揀選甲、乙部的題目,她個人就不建議這種做法,「若甲、乙部都溫習,要背的內容很多,須用很多時間,而同學還有其他科目要應付,所以不如集中溫習甲或乙部,不要浪費時間。」
自製筆記 畫時序綫
想在中史科取得好成績,溫習便要有技巧。曾玥明認為,讀中史必須有自己的筆記,並在備戰期間好好整理,不能只依賴老師或補習老師提供的筆記,「只用眼睛看,不及用手抄和耳聽般入腦。」她指同學做筆記時,可按自己的風格,有的主要用文字,有的則畫圖,或貼上有用的圖表都可以。
曾玥明建議同學,做筆記時,可透過畫時間綫,記下歷史事件的先後次序,方便溫習。「學生對歷史事件先後次序的認識較弱,尤其乙部近代史部分,中間牽涉的人和事都很多,畫時間綫比較清晰,有助釐清記憶。」
留意「中國對外關係」
對於今年有機會出現的題目,曾玥明認為甲部可留意魏晉南北朝,乙部則有機會考「中國對外關係」。「根據過往的出題趨勢,魏晉南北朝是隔年出現,而去年沒有出,所以今年有機會;至於乙部的『中國對外關係』,也是隔兩年出現一次,而去年考有關文革的題目,所以今年有機會。」此外,她指秦漢、隋唐都是向來熱門的題目,所以同學必須溫得滾瓜爛熟。
《星島日報》教育組
記者:陳艷玲
在五月十三日開考的中國歷史科,今年約有六千二百人報考,較去年增加約七百人。今年因應疫情,考評局為多個科目推出文憑試精簡方案,其中中國歷史科的改動,主要在卷一的「歷代發展」部分,這部分分數佔全卷的七成,可說不容有失。田家炳中學中史科老師曾玥明表示,中史科的必修部分分為甲、乙部,甲部範圍由「上古至十九世紀中葉」,屬於古代史;乙部則由「十九世紀中葉至二十世紀末」,屬近代史。
「過往卷一的第一部分歷史資料題,會涵蓋甲、乙兩部分,考生須全部作答,但今年卻分拆成甲、乙部各一題,考生只須二揀一作答。至於第二部分,以往是甲、乙部各設三題,考生須各選一題,但今年則是在六題中,考生任擇兩題作答。」曾玥明指新改動下,溫習範圍減省達一半,考生只須選定回答甲部或乙部的題目,就可以專心研讀,亦可更深入地溫習。
選部專研 效益更大
至於卷二的考核範圍則跟以往一樣,分數佔三成,內容為「歷史專題」,共六個單元,包括「二十世紀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承傳與轉變」、「地域與資源運用」、「時代與知識分子」、「制度與政治演變」、「宗教傳播與文化交流」和「女性社會地位:傳統與變遷」,考生須從所選的一個單元中,揀選兩題,而考生選擇哪個單元,多視乎學校教授哪個單元而定。
曾玥明表示,今年中史科的文憑試精簡方案,無疑可讓學生節省溫習時間,但從該校和校外的模擬試所見,仍有少數同學同時揀選甲、乙部的題目,她個人就不建議這種做法,「若甲、乙部都溫習,要背的內容很多,須用很多時間,而同學還有其他科目要應付,所以不如集中溫習甲或乙部,不要浪費時間。」
自製筆記 畫時序綫
想在中史科取得好成績,溫習便要有技巧。曾玥明認為,讀中史必須有自己的筆記,並在備戰期間好好整理,不能只依賴老師或補習老師提供的筆記,「只用眼睛看,不及用手抄和耳聽般入腦。」她指同學做筆記時,可按自己的風格,有的主要用文字,有的則畫圖,或貼上有用的圖表都可以。
曾玥明建議同學,做筆記時,可透過畫時間綫,記下歷史事件的先後次序,方便溫習。「學生對歷史事件先後次序的認識較弱,尤其乙部近代史部分,中間牽涉的人和事都很多,畫時間綫比較清晰,有助釐清記憶。」
留意「中國對外關係」
對於今年有機會出現的題目,曾玥明認為甲部可留意魏晉南北朝,乙部則有機會考「中國對外關係」。「根據過往的出題趨勢,魏晉南北朝是隔年出現,而去年沒有出,所以今年有機會;至於乙部的『中國對外關係』,也是隔兩年出現一次,而去年考有關文革的題目,所以今年有機會。」此外,她指秦漢、隋唐都是向來熱門的題目,所以同學必須溫得滾瓜爛熟。
《星島日報》教育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