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talk】盲打增高針恐揠苗助長 或有副作用
更新時間:17:48 2021-04-12 HKT
發佈時間:17:41 2021-04-12 HKT
發佈時間:17:41 2021-04-12 HKT


孩子成長的身高,取決於遺傳因素,但如父母身高都正常,孩子卻原因不明的過矮,這類疾病可概括地稱為「原發性矮小」(I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增高針一般為生長荷爾蒙(Growth Hormone),適合缺乏生長荷爾蒙、出生小於胎齡、因遺傳病,或不明原因導致個子矮小的病人所用。把生長荷爾蒙注射到孩子體內,能刺激尚未閉合的骨骼生長板生長,從而改善其高度。如生長荷爾蒙屬正常,理論上是不符合醫學原則注射。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使用生長激素治療「原發性矮小」,或不明原因矮小的問題,即身高低於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SD)的二點二五倍(預期兒童成人後身高:男的低於五呎三吋高,女的低於四呎十一吋高)。美國數據顯示,ISS孩子經過數年的生長激素治療,平均可長高四至七厘米。
翻查香港的兒童生長圖表,孩子成長後十八歲的身高在第三個百分位(3rd percentile,即一百個同齡小孩中只有不到三人比他矮),男孩子大約只有五呎二吋高,女孩子則大約四呎十吋高。家長若發現孩子生長較同齡異常矮小,應諮詢專科醫生的意見是否需要打增高針。
生長激素已被使用超過二十年,一般都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亦可能有副作用,包括影響血糖控制或良性腦部壓力增加。現時醫學上仍未有足夠的數據確保生長激素長遠無副作用,所以曾經有朋友問我:孩子打了生長激素會否增加長大後患腫瘤(包括乳癌)的風險,其實醫學界對其長遠風險仍在評估中。
對於個別家長憂慮子女長得矮,而為生長正常的青少年額外打針,恐怕只是「揠苗助長」。因為即使打了增高針,該類正常孩子只會較早長高,但其增高速度也會提早減慢。生長激素並非「一針解決」,需要每天在家中注射,並持續兩至三年,而且價錢昂貴。若孩子抗拒打針,可能因未有跟從療程的劑量而影響效果。事實上,兒童生長主要是由腦下垂體前葉所分泌的生長激素控制。生長激素一般在晚上熟睡時分泌,所以睡眠質素好、均衡飲食、營養足夠和適量運動,都有助刺激身體長高。
文:熊維嘉醫生
來源:星島日報
最Hit
香港人口高齡化 銀髮經濟成大勢所趨 香港貿發局時尚家品及家紡展 推動樂齡科技普及化
2025-04-17 17:30 HKT
家居冷氣吹出陣陣酸味 戶主稱「23度無事 調到24度就臭」 專家拆解3大成因
2025-04-26 06:00 HKT
金像獎2025|許冠文再提名最佳男主角 首屆金像影帝得獎者 自認「失敗哥哥」後悔對許冠英太嚴苛
2025-04-25 15:00 HKT
翁靜晶兩餅印女罕合體講奇案 大女曾做模特兒現職律師 細女已成三孩之母轉行做健美小姐
2025-04-26 10:00 H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