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局勢|俄羅斯攻佔切爾諾貝爾 記者憶述走入核電廠禁區重看悲劇歷史
發佈時間:14:02 2022-02-25 HKT

俄軍入侵烏克蘭,並宣佈已佔領切爾諾貝爾(Chernobyl)核電廠一帶的遺址,形勢危急,令人緊張的主要原因,正是切爾諾貝爾的荒廢設施,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洩漏風險,牽一髮動全身。
談及切爾諾貝爾核電廠核事故的歷史,相信大家略有所聞,在1986年4月26日,當時仍屬於蘇聯的切爾諾貝爾地區的核電廠內,第4號核反應堆發生撕裂爆破,引發出大量輻射物質洩漏至失控的程度,由於核污染造成嚴重的生態破壞,約三十萬居民需要撤離,爆炸所釋放的高能量輻射物質亦吹至大氣層,使鄰國及歐洲多國亦受災,而據專家估計,其釋放的輻射劑量約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廣島原子彈爆炸的400倍以上。往後多年,輻射污染帶來了長期的後患,包括以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為中心的半徑30公里內,大片的烏克蘭及白俄羅斯領土成為管制區。至於核電廠的4號反應機組,一直被水泥圍牆所建的「石棺」所蓋,以防萬一,不過此等防禦設施也並非百分百安全,今天兩軍在該處若發生任何激戰,情況就變得不樂觀。
本報的旅遊記者Rachel曾於2019年,參加過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禁區遊,據她的內文憶述,自2015-2016年開始,切爾諾貝爾便有限定開放成為旅客可涉足的地區,當時申請進入禁區手續也很複雜,不過經由當地旅遊機構代辦,基本上沒太大問題。約30公里的禁區內除了長駐的3000多名員工外,居民都全部遷走,人去樓空,就只剩下枯藤老樹,狀甚荒涼。(在俄軍向烏克蘭宣戰及攻擊的一刻,參觀團已停辦)
想知更多相關的故事請查閱:https://bit.ly/3vgWwiX
切爾諾貝爾核事故的發生,二十五年後日本福島重蹈覆轍(雖然所發生的契機完全不同),兩次深刻的教訓,未知能否引起大家對生態災禍的關注嗎?只期望悲劇不要重演。
(相片拍攝:Rachel Chan)
立即下載 | 全新《星島頭條》APP : https://bit.ly/3yLrgYZ
更多第5波疫情資訊,請到以下專頁瀏覽 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