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務署引入4排水機械人抗大水浸
發佈時間:03:00 2025-04-15 HKT

極端天氣下,本港近年屢受特大暴雨和超強颱風威脅,影響社會日常運作。渠務署指,為加強應變能力,近年積極應用創新科技,包括引入檢測機械人及清淤機械人等,今年更有4部「強力排水機械人」加入隊伍,當中性能最強大的「龍吸水」機械人的每小時吸水量最高更達800立方米,足以應對等同黃大仙商場地庫水浸級別的情況。署方亦斥資逾46.4億元,改善元朗防洪壩及明渠,更首次採用「亞洲第一超級排洪泵」,可在每分鐘抽乾7個標準泳池,料可應對元朗低窪地帶水浸風險。
渠務署署長莫永昌昨指,今次是首度引入排水機械人,4部機總成本投入少於300萬元,分別命名為「龍吸水」,及「小禹」一至三號,外觀如同「坦克車」,以履帶或車輪運行,其優勢是體積較小、流動性高且內置水泵,更支援無線遙控運作,可輕鬆攀爬樓梯、斜坡等複雜地形,特別適合處理鄉村、馬路及地下停車場內的水浸。他指,當中以「龍吸水」性能最為強大,其造價在100萬元內,可連續工作8小時,「2023年黃大仙商場地庫的水浸情況,一樣處理得到」。
「龍吸水」可連續工作8小時
莫永昌續指,相對傳統排水裝置,排水機械人價值在於能加強署方應急能力,協助將社會盡快復原,故認為有必要斥資引入處理大面積排水工作。至於派出機械人的時機,他透露會在天文台發出預警前,便做好超前部署,毋須等待坊間的水浸通報,便可派出緊急應變隊伍巡查市面情況,機械人亦隨時候命;若發現雨勢令水位上升至臨界線,如100毫米或以上,便會考慮派出機械人協助排水。
渠務署亦現場演示「龍吸水」的「排水實力」,該機械人設有1至10的排水強度,即使是最弱的1級仍水花四賤,且1級以上的強度更不允許記者靠近觀察,只能在較遠的安全區內視察,以免受水力撞擊,足見其排水馬力驚人。署方指,現時已培訓約20人操作排水機械人,4部機若同時出動,可在短時間內抽乾一個標準泳池水量,「當然不希望水浸嚴重到要同時出動4部機,但我們已有所準備」。對若多區同時水浸會如何分工,莫永昌坦言仍然要累積經驗,亦「正是今年我們需學習的地方」。現階段主要靠評估降雨延續時間、地區水浸風險及實際地形環境,再決定是否出動機械人。
因應極端天氣下,過去「百年一遇」級暴雨漸見普及,莫永昌指去年已更新設計手冊,將2023年世紀暴雨創造的「每小時158毫米」降雨量納入標準,新建成的主要防洪工程或設施均以能抵禦此標準而設計。另柴灣、黃大仙等曾發生嚴重水浸地區亦已作改善措施,包括在柴灣翡翠道加建新排水管、入水口和泵房等;黃大仙龍翔道對出亦已加建排水沙井,及在港鐵站和商場安裝擋水裝置。
每分鐘抽乾7個標準泳池
另針對元朗市中心部分低窪地帶易受水浸威脅。政府亦在元朗防洪壩及明渠進行改善工程,當中雨水泵房及相關設施地基工程已完成,目前正進行挖掘,料可在2030年前分階段完工。當中元朗防洪壩更是全港首次採用「亞洲第一超級排洪泵」,可每分鐘抽乾7個標準泳池,署方計劃同時安裝6台,即總流量可達每秒300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