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保護主義礙營商 港美民間互動不能斷
發佈時間:03:00 2025-04-17 HKT

特朗普發動了一場幾乎無人可以幸免的全球關稅戰,就連長年對美錄得貿易逆差、沒有「佔美國便宜」的香港,亦被課以145%關稅。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導致港商出口成本激增,實質上阻斷了貿易,這一狀況確實很難在一時三刻內改變,但在夾縫中尋找機遇還是有必要的。香港總商會將於4月下旬訪問美國,約見當地商界代表,就是一次在民間層面尋找突破口的舉動,只要操作得宜,相信有助解說香港的實際情況,同時確保港美民間經貿交流孔道不致於完全閉塞。
美國除了對香港徵收巨額關稅,此前還制裁了多名中港官員,至於傳聞中的關閉香港駐美經貿辦,恐怕亦非杞人憂天。如果說美國當局對中國內地和香港特區不懷好意,顯然合乎事實。目前,美國和中港政府之間的關係相信已沒有正常時期那麼緊密,今後一段時間,可能還會進一步惡化。可是,我們千萬不要將美國看成鐵板一塊,應該看到美國是一個高度多元化的國度,所以有必要區分美國執政者和美國人民。
美商界反對關稅戰
單以關稅為例,美國商界大體上持反對意見,原因很簡單——關稅無助增加它們的利潤。美國國內成本太高,外移的產業沒有回流的動機,即使真的回流,國內亦沒有大量熟練工人,所以美國製造業不可能是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受益者;至於零售商,由於進口貨的零售價較未實施關稅時高得多,變相打擊消費者的購買意欲,最終影響零售商的利潤。難怪早前有媒體報道,美國商會考慮就關稅問題起訴特朗普政府。
香港總商會選擇訪美,應該說是一個恰當的決定。此話何解?首先,港美經貿關係一直非常緊密,去年美國對香港的商品貿易順差就高達219億美元,雙邊貿易亦為美國提供接近14萬個工作崗位,所以香港商界要人訪美,可以凸顯港方對美國市場的高度重視;其次,香港從來都是自由貿易和全球化的積極支持者,今後亦要貫徹下去,我們實在沒有必要跟隨特朗普的「逆全球化」議程起舞,主動中斷和美國商界的聯繫;再者,既然美國商界反對關稅戰,那麼,強化和它們的交流合作,有助壯大支持自由貿易的聲音和力量。
2023年10月,習近平主席會見加州州長紐森時指出,中美關係基礎在民間,希望在人民;李強總理也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言,支持港澳「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國家領導人不願看到兩國交流陷入冰封的狀態,這是可以斷定的。香港作為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而香港工商界又具備寬廣的國際人脈,絕對可以在關稅戰的陰霾下,發揮某種破局的作用。
避見國會議員明智
香港總商會原先的行程,除了包括與當地商界人士會面,亦會爭取會見商務官員,最新說法是不會尋求與國會議員接觸。這種折衷安排算是比較明智的,因為既可收聯繫美國工商界之效,同時避免受到一些美國政客利用。
總的來說,大家並不奢求單憑一次行程,就可以改變中美貿易摩擦的大局,那是不切實際的,但盡量開拓交流合作的空間,仍然是值得做的,說不定甚至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