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獲研究撥款逾千萬按年增5成

星島日報-教育
更新時間:03:00 2025-04-28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4-28 HKT

  聖方濟各大學獲准成為應用科學大學近半年,進行不少應用及實務研究項目,本學年有9個研究項目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撥款,資助金額總數近1243萬元,比上學年增約50%。政府擬在下個財政年度削減教育開支,兼任研資局研究資助計劃評審委員的方大署理副校長(研究及科技)林靜雯表示,今年申請資助的項目比去年增約百個,競爭加劇,方大將繼續向不同家族基金、私人機構等,籌集研究資金,冀藉研究回應社會需要。
教育局於去年11月宣布,聖方濟各大學成為本港第二間應科大。方大研究事務處總監羅耀增表示,方大十分着重實務研究及應用研究項目,運用成果解決社會問題,今個學年共有9個研究項目,獲教資會競逐研究資助計劃撥款合共1242.8萬元,金額較上學年的828.9萬元增加49.9%,連同6471萬元的校外研究資助,本學年研究撥款的總資助額共有7713.8萬元。
續向家族基金等籌集資金
  政府計劃削減教育開支以協助「滅赤」,兼任研資局本地自資學位界別競逐研究資助計劃評審委員會委員的林靜雯表示,今年當局對資助金額「無加亦無減」,但申請數字比去年增加約百宗,意味競爭將更激烈。整體而言,不論資助大學還是自資院校,皆會積極申請政府資助進行研究,「競爭都是很大的,要經過嚴格的遴選,一定是一些質素比較好的項目才會拿到。」
  林靜雯表示,大學進行應用研究旨在回應社會需要,除了政府資助,校方亦有與不同機構、家族基金等合作,「好多時不同的基金都想做一些有用的研究,我們手頭都有一些家族基金,讓我們做服務加研究」,例如關注家庭、特殊學習需要兒童等議題。羅耀增補充,大學亦有捐款及籌款儲備,可為學者提供「種子基金」展開研究,「可能是10萬元,讓他做住先,等他有少少成果,可能下年成功申請(政府資助)的機會就大一點。」
線上支援受壓力困擾家長
  方大今年展開的研究項目包括為期3年的賽馬會「家長聊闊空間」計劃,校方獲賽馬會資助約6000萬元,將於8月通過WhatsApp、微信等平台提供「線上同步文本輔導」,支援受壓力困擾的家長;以及獲教育局自資專上教育提升及啟動補助金計劃資助3320萬元,成立本港首間物理治療綜合臨床教育中心(ICEC),今年1月正式投入服務。
  方大物理治療學(榮譽)理學士副課程主任蔡靜雯表示,教育中心由模擬實驗室、實習診所及社區物理治療中心組成,資助用於裝修、購買儀器、支付職員薪金等,長遠會以自負盈虧形式營運,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同時為市民提供物理治療服務,價錢亦較坊間便宜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