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教室|IB MYP科學課程 與其他學制課程有何不同?【600期】
發佈時間:00:00 2021-11-25 HKT

在國際文憑中學項目(IB Middle Years Programme,簡稱IB MYP)的課程中,科學(Science)屬必修的核心學科之一。作為學術內容較豐富,且具備一定理論性的核心學科,不少家長及學生都認為這個學科充滿挑戰及難以掌握,同時要協助子女進步十分困難。
1. 甚麼是MYP科學課程?要了解如何在IB MYP科學課程中達致有效學習,就必須了解它在整個IB學制中的作用,以及其課程設計。如前文所述,科學科是IB MYP其中一個核心學科。就讀MYP一至五年級(即IB七年級至十一年級)的學生都必須選讀一科科學學科。那麼,MYP的科 學課程,在內容上有甚麼特別之處呢?這便要從GCSE(綜合中等教育證書)及 A-Level(高考)的科學課程說起。
GCSE及A-Level的科學課程一般以不同主題作引子,向學生教授各種科學知識。以生物科為例,初期的課程內容便涵蓋細胞至動物,再到不同物種及其他主題,家長及學生需熟習這些以學術內容為主的課堂,學生則需要吸收知識及融會貫通地應用在答題上。相對地,MYP更聚焦以發問為本的學習方式。學生需要具備獨立思考及提出問題的能力,讓科學老師能夠在學生五年的MYP學習生涯中,目標明確地訓練學生的科學能力。有別於因應不同主題教授知識,MYP老師更會在每個學期提出重要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及學習,從中獲得知識。
2. 甚麼是發問為本的學習模式?了解MYP的教學模式後,大家可能會問,甚麼是發問為本的學習模式?科學老師每學期提出陳述句引起學生思考,可作為例子。「人的健康會因為飲食文化及條件變化而受到影響。(A person's health is influenced by cultural and conditional changes to diet)」老師提出陳述句後,學生需要深度思考,在短短的句子中找出重點再加以思考,利用自己的文字建立基於事實或假設的問題,並搜集更多資料及加以分析,進一步了解相應的科學理論。
從學術陳述句中構思問題的做法,足以左右學生能否發揮獨立思考能力,對於他們升上IB高年級後面對各學科的挑戰有很大裨益。
3. 課程內容會隨年級提升難度嗎?不少家長及學生都反映,隨着升讀更高年級的MYP,學生便遇上更多的困難和掙扎。事實上,在MYP的科學課程設計中,老師會在他們就讀MYP一及二年級時盡力提供協助,幫助他們以學術陳述句為基礎,提出具價值及思考空間的問題。然而,當學生升至MYP四及五年級時,他們就需要憑藉過去幾年所學,透過其見解提出疑問,以自身能力提升學習質素。
若學生在一至二年級的時期,只集中理解科學理論的原理,也許能夠在最初兩年MYP獲得好成績,但同時因為未培養出提問能力,未能有組織地分析從網上及實驗得來的數據,升上高年級後便很容易遇到困難。
學生若希望在MYP的科學科有效學習,應該在一及二年級,老師仍會盡力協助學生時,努力訓練提問能力,才能在高年級的學習中更得心應手。下篇文章將與大家分享MYP科學課程的評分標準!
作者:胡嘉瑩(Joyce)(曾是IB狀元,畢業於劍橋大學經濟系,現任Cana Academy Limited(https://www.canaelite.com/)的創辦人之一兼教育專欄作家,亦是IB考官。精通國際考試課程(IB/GCE/GCSE/AP),擁有豐富教學經驗。)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