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管達人——承傳家業創「Shu Talk」突圍鞋王梁日昌一步一足印

       父親打造鞋業王國,人稱「鞋王」的新翼鞋業董事總經理梁日昌傳承家業,一直堅持上一代造鞋的傳統,着重生產品質高、舒適好穿的靚鞋。面對競爭激烈的鞋履市場,這位「廠二代」打理鞋廠亦靈活多變,不但擴展鞋廠版圖遠至非洲,改變造鞋的生產模式,前年更開店賣鞋,主攻銷售歐洲潮流鞋款,分店愈開愈多,繼續把鞋業王國發揚光大。記者、攝影 劉愛婷
       生長在鞋業世家的梁日昌,自幼已到父親開設的鞋廠幫忙,「以前家裏是前舖後居賣鞋,當時剛剛開廠,剪線頭、包裝都有做過。」對於造鞋,他最熟悉不過。
      鞋履生產分為上、中、下游,梁日昌說,家族生意過往主力發展中游業務,即製造鞋履,但隨着他○九年決定到非洲埃塞俄比亞設廠,已包攬上游的原材料批發,利用當地豐富的皮革資源造鞋。現時鞋廠在東莞的生產基地,角色也開始轉變,「內地鞋廠將走小批量、款式獨特的生產路線,大量生產則由非洲兩間廠房負責,可提供優惠的造價,價格競爭更有優勢。」
      包攬原料再開零售
      鞋履代工生產業務發展多年,前年他進軍本地零售市場,開設鞋店「Shu Talk」,主攻銷售歐洲品牌,亦售賣部份非洲鞋廠的出品,「我們本身已有豐富的造鞋經驗,在開發、零售方面,是合適的時機發展下游業務。」
      「Shu Talk」在港有八間分店,梁日昌說,為了提高鞋店的知名度,今年暫定再開七間,進駐上水、青衣,九龍灣「插旗」,預算每間舖投資大約三、 四百萬元,亦會研究發展網購,「隨着加快步伐增加分店,客人接觸面將更廣,在港擴展至大約三十多間分店,數目已算是足夠。」
      「Shu Talk」屬買手式的鞋店,每年三月和九月,梁日昌和採購團隊都會到米蘭的鞋展,搜羅最新一季的潮流鞋款,他最喜歡捐窿捐罅尋找特別、充滿個性的鞋款,「例如去年冬季有對芬蘭製造的全羊毛鞋款,屬香港鮮見的鞋款,我們也有入貨。」鞋店更引入款式特別的手袋,配搭鞋款,來源地不限歐洲,亦有日本、土耳其的款式。
      貨源獨特匯聚多元
      他認為,港人對各類鞋款的接受程度很高,不少款式新穎的鞋款都很受歡迎,在採購時亦要從客人角度出發,先看對鞋是否穿得舒適,然後看款式和潮流,是否容易配襯、價錢定位是否吸引,是否適合香港的消費市場等,「很多人對我們鞋店的印象是賣進口貨,其實每間鞋廠都有自己的味道,是公司的DNA,當我們從不同的供應商入貨,便匯聚了不同的元素。」
      過往鞋店攻入商場也曾碰釘,梁日昌說,最初因鞋店知名度不高,過程中要向商場租務部介紹店舖,建立他們對品牌的信心,才可入大型商場開店,「現時很多商場租務部都找我們合作,因他們覺得不少鞋舖賣的貨品太相近,但我們集中售賣歐洲牌子,跟中高檔商場大有合作空間。」
      港未企穩難拓內地
      目前鞋店以香港、歐洲客居多,有近七成客人是「回頭客」,秋冬季生意比夏季好,前者更佔六成營業額。去年全年同店生意增長約兩成,今年首季同店亦有四成增長,生意可謂愈做愈大。
      未來兩年梁日昌將專注發展本地市場,他坦言,若鞋店在港仍未建立一定的知名度,就貿然到內地開店,是很難開拓內地市場。
      他又說,成功的品牌背後需大量創意設計,亦是品牌價值所在,加上本地市場在鞋款設計方面求才若渴,故計劃未來建立自家的鞋履設計團隊,「設計團隊可把受歡迎的鞋款,演變成不同的款式設計推出市場,畢竟香港的鞋履市場已發展多年,大家正等待新的衝擊。」
      搞設計比賽發掘新人
      本身亦是香港鞋業總會會長的梁日昌,不忘培育後進,自二千年起策劃香港鞋款設計比賽,吸引不少鞋店的售貨員、鞋公司的職員、專上學院設計學生等參加,每年更收近千份作品。
      配對鞋廠設計添實用性
      他坦言,年輕設計師初期的設計普遍較誇張和天馬行空,自二○一一年起,該會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合作推出「履之泉」計劃後,在香港、北京、上海等地,展示本港年輕設計師設計的優秀鞋款,並安排得獎設計師與本地鞋商配對,令不少設計生力軍的鞋款設計變得商業化,實用性高,貼近市場需要,「新入行的設計師設計的鞋款有機會推出市場,實現了他們的理想。」
      現時行內的鞋履設計師人才短缺,梁日昌說,其實本港不少年輕設計師的設計各具特色,有些質素甚至可媲美大品牌的設計,他期望通過比賽和配對計劃,為鞋履市場與年輕設計師築起橋樑,發掘更多具潛質的香港鞋履設計師。
      企管達人 本報記者
      


■在梁日昌打理下,鞋廠自行開店賣鞋,將家業發揚光大。
■在梁日昌打理下,鞋廠自行開店賣鞋,將家業發揚光大。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