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管達人——提倡個性化出行方法快的銀彈退敵建品牌
三度獲阿里巴巴「泵水」的打的app「快的Taxi」,去年五月殺入香港,頻頻大擲銀彈搶客,令本港打的app市場掀起腥風血雨。快的創辦人李祖閩不諱言,快的與滴滴打車於二月合併後,不用虛耗精力打燒錢大戰,故計劃今年開拓專車、酒後代駕和拼車服務,將個性化出行方法引入香港。雖然快的在港的打的app尚未回本,但李祖閩有信心專車業務可為快的賺錢,並視乎市場變化,不排除未來會再作融資。記者:劉愛婷攝影:陳善南
快的殺入香港市場剛好一年,現時約有四十萬名註冊用戶,註冊司機約有兩萬人,平均日接兩三萬張定單。李祖閩說,快的已過了創始階段,成為本港打的app一哥,下階段就是品牌建立,目標打造交通出行的綜合平台,進一步拓展多元化車種類型,將個性化出行方法引入香港。
合法合規不打擦邊球
去年八月快的在內地推出「一號專車」服務,通過快的app預約私家車接送,李祖閩說,快的夥拍租車公司,租用七人車接載乘客,「傳統租車公司一日只有五張定單,營運效率十分低,但跟我們合作後,一架專車每日最少接到四十張定單。」他直言,在內地跟租車公司合作,快的會在車資中抽佣兩成,「我們的專車是合規合法,不是白牌車,快的已發展到這種階段,不用做這些擦邊球的東西。」
快的更計劃今年引入酒後代駕、拼車(Carpooling)服務,李祖閩說,車主開車到酒吧,酒後可用app找司機幫忙駕車回家,拼車服務則是認可用戶可通過app,集齊相同路線的乘客同時叫車,「你可以說似『泥鯭的』,但其實是共享經濟、更環保的出行方法。」
合併滴滴免無謂燒錢
今年二月快的宣佈與滴滴打車合併,「我們和滴滴打車最出名的燒錢大戰,就是去年四個月內燒了三十億元人民幣。」李祖閩說燒錢的背後,第一是要進行殲滅戰,殲滅其他市場對手;第二是打造全國品牌:「在內地電視節目冠名,都要花三至五億元,而且未必人人都會收看節目。」第三是推出體驗營銷,通過各種補貼優惠,吸引的士司機和乘客用快的app,「合併是很好的機遇,因之前我們雙方都花了很多精力去惡性競爭,現時終能集中精力開拓更多新業務。」
快的在本港同樣採用燒錢模式,但李祖閩認為,他們是用免費的方法累積用戶,然後加入增值服務,屬傳統網上生意模式,「很多人覺得快的在香港是不停燒錢,但對我來說這是投資。過去一年有很多本地和外國對手陸續退出香港市場,足以證明我們的策略是成功的。」
早前有不少本港的士司機高調批評叫車app壟斷市場、影響司機生計,李祖閩坦言,現時有競爭對手破壞了市場規律,才令司機反感。
乘客搵車司機賺到錢
他指出快的覆蓋內地三百六十多個城市,跟滴滴打車合併後,在中國有絕對優勢,但並無引起司機反感,「我們不是以顛覆者自居,而是跟的士司機、租車公司和乘客建立良好關係。我們作為交通平台是有基本理念,第一是乘客一定要搵到車,第二是司機要搵到錢。」他又說,不止補貼司機,更成功把的士空駛率由每日四成降至兩成。
去年快的籌集了超過八億美元,李祖閩認為,合併後快的手上資金十分充足,現有超過十億美元,未來會視乎市場變化,不排除將再作融資,「現時香港的打的服務是免費,我們暫不追求賺錢,但有信心今年推出的專車業務可獲盈利。」
給年輕團隊空間發揮
「快的Taxi」在中港市場,最初都是由十多人的辦公室慢慢「揼石仔」起家。李祖閩說,前期的人手招聘、市場教育,曾有不少人質疑快的發展的可行性,面對很大的信心挑戰,「發展中我們遇到不同的市場競爭對手,要在芸芸對手中殺出一條血路並不容易。」
除了擲銀彈,快的亦靠地區團隊在本港殺出重圍,找來型男索女在銅鑼灣、旺角等鬧市街頭推廣吸客,「我們用的全都是年輕人,有中學、大學的新畢業生。」李祖閩以銅鑼灣為例,地區推廣團隊有二百多人,讓團隊組長自行招聘、設計推廣方法,逐漸由十人團隊,擴展至二三百人,「九十後被人感覺是無目標,但我們堅持給很大的發揮空間、授權他們去發展不同的地區團隊。」
港滬杭各擅勝場
快的app在內地總部的技術人員多達二百人,杭州團隊負責開發的士app,上海負責專車服務,香港則主力宣傳推廣,「香港是快的開發其他新國家的小智囊團。」目前本港有二十多名快的全職員工,地區兼職員工有二三百人,李祖閩計劃增聘更多人手,當中包括負責地區團隊的中層管理組長,目標增至五十名全職員工。
企管達人 本報記者
■快的殺入香港市場剛好一年,李祖閩說,下階段是要建立品牌,目標打造交通出行的綜合平台,進一步拓展多元化車種類型,將個性化出行方法引入香港。 ■去年八月快的在內地推出「一號專車」服務,預約私家車接送,李祖閩說,快的夥拍租車公司,租用七人車接載乘客。 ■李祖閩指,地區推廣團隊有二百多人,讓團隊組長自行招聘、設計推廣方法,堅持給予空間他們發揮、授權他們去發展不同的地區團隊。
快的殺入香港市場剛好一年,現時約有四十萬名註冊用戶,註冊司機約有兩萬人,平均日接兩三萬張定單。李祖閩說,快的已過了創始階段,成為本港打的app一哥,下階段就是品牌建立,目標打造交通出行的綜合平台,進一步拓展多元化車種類型,將個性化出行方法引入香港。
合法合規不打擦邊球
去年八月快的在內地推出「一號專車」服務,通過快的app預約私家車接送,李祖閩說,快的夥拍租車公司,租用七人車接載乘客,「傳統租車公司一日只有五張定單,營運效率十分低,但跟我們合作後,一架專車每日最少接到四十張定單。」他直言,在內地跟租車公司合作,快的會在車資中抽佣兩成,「我們的專車是合規合法,不是白牌車,快的已發展到這種階段,不用做這些擦邊球的東西。」
快的更計劃今年引入酒後代駕、拼車(Carpooling)服務,李祖閩說,車主開車到酒吧,酒後可用app找司機幫忙駕車回家,拼車服務則是認可用戶可通過app,集齊相同路線的乘客同時叫車,「你可以說似『泥鯭的』,但其實是共享經濟、更環保的出行方法。」
合併滴滴免無謂燒錢
今年二月快的宣佈與滴滴打車合併,「我們和滴滴打車最出名的燒錢大戰,就是去年四個月內燒了三十億元人民幣。」李祖閩說燒錢的背後,第一是要進行殲滅戰,殲滅其他市場對手;第二是打造全國品牌:「在內地電視節目冠名,都要花三至五億元,而且未必人人都會收看節目。」第三是推出體驗營銷,通過各種補貼優惠,吸引的士司機和乘客用快的app,「合併是很好的機遇,因之前我們雙方都花了很多精力去惡性競爭,現時終能集中精力開拓更多新業務。」
快的在本港同樣採用燒錢模式,但李祖閩認為,他們是用免費的方法累積用戶,然後加入增值服務,屬傳統網上生意模式,「很多人覺得快的在香港是不停燒錢,但對我來說這是投資。過去一年有很多本地和外國對手陸續退出香港市場,足以證明我們的策略是成功的。」
早前有不少本港的士司機高調批評叫車app壟斷市場、影響司機生計,李祖閩坦言,現時有競爭對手破壞了市場規律,才令司機反感。
乘客搵車司機賺到錢
他指出快的覆蓋內地三百六十多個城市,跟滴滴打車合併後,在中國有絕對優勢,但並無引起司機反感,「我們不是以顛覆者自居,而是跟的士司機、租車公司和乘客建立良好關係。我們作為交通平台是有基本理念,第一是乘客一定要搵到車,第二是司機要搵到錢。」他又說,不止補貼司機,更成功把的士空駛率由每日四成降至兩成。
去年快的籌集了超過八億美元,李祖閩認為,合併後快的手上資金十分充足,現有超過十億美元,未來會視乎市場變化,不排除將再作融資,「現時香港的打的服務是免費,我們暫不追求賺錢,但有信心今年推出的專車業務可獲盈利。」
給年輕團隊空間發揮
「快的Taxi」在中港市場,最初都是由十多人的辦公室慢慢「揼石仔」起家。李祖閩說,前期的人手招聘、市場教育,曾有不少人質疑快的發展的可行性,面對很大的信心挑戰,「發展中我們遇到不同的市場競爭對手,要在芸芸對手中殺出一條血路並不容易。」
除了擲銀彈,快的亦靠地區團隊在本港殺出重圍,找來型男索女在銅鑼灣、旺角等鬧市街頭推廣吸客,「我們用的全都是年輕人,有中學、大學的新畢業生。」李祖閩以銅鑼灣為例,地區推廣團隊有二百多人,讓團隊組長自行招聘、設計推廣方法,逐漸由十人團隊,擴展至二三百人,「九十後被人感覺是無目標,但我們堅持給很大的發揮空間、授權他們去發展不同的地區團隊。」
港滬杭各擅勝場
快的app在內地總部的技術人員多達二百人,杭州團隊負責開發的士app,上海負責專車服務,香港則主力宣傳推廣,「香港是快的開發其他新國家的小智囊團。」目前本港有二十多名快的全職員工,地區兼職員工有二三百人,李祖閩計劃增聘更多人手,當中包括負責地區團隊的中層管理組長,目標增至五十名全職員工。
企管達人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