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管達人——科技取代人力 滬港聯合  預製鋼筋拓商機

  科技取代人手是未來大勢,老牌鋼鐵代理及加工企業滬港聯合,在去年初投產香港首家自動化鋼筋加工和裝配廠,正是以科技拓展新商機最佳例子。滬港聯合首席營運官莫非凡指出,預製鋼筋組件在歐洲及新加坡等地廣泛應用,成功降低建造成本及工程延誤機會,惟本港應用僅屬初步階段,有信心新業務為集團帶來可觀增長。
  滬港聯合去年有七成收入來自鋼材加工、分銷及回收業務,佔本港建築鋼材市場約三成份額。莫非凡表示,集團期望由過去純粹鋼筋供應商,轉為向建築公司提供預製鋼筋組件、物流及倉存一站式解決方案。
  集團於一四年向政府承租一幅位於青衣西南,面積達三萬平方米土地建立自動化廠房,並於去年年初投產。廠房具備可以將鋼筋切割至適合長度的自動剪接作業線,以及多部自動折彎機,可完成紮鐵工人「屈鐵」工序。莫非凡認為,本港工人不足,難以應付建築工程需求,容易令工程延誤,加上工人平均年齡偏高,導致工業意外頻生,他相信自動化生產是解決問題的不二法門。
自動化減少意外
  根據現時法例規定,建築用鋼筋需完成一系列測試方可使用,相關檢查一般需時十三至十六日,莫非凡表示,預製鋼筋將在廠房完成測試,才會送抵地盤,並可即時使用,代表使用預製鋼筋可騰出更多工地空間。他續說,由於集團中央處理多個地盤鋼筋切割,令生產廢料減低至百分之三至五,相對工地進行切割工序的百分之七至九,更能減少鋼筋浪費。
  莫非凡表示,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歐洲多國早在多年前,已有預製鋼筋服務,證明做法可減低建造成本及工程延誤機會,「業務要在香港拓展唯一問題是時間,市場需要時間接受新事物。」現時本港政府工程,包括蓮塘/香園圍口岸項目及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均有使用其預製鋼筋,莫非凡期望可在未來三至五年間,吸引買家改用預製鋼筋,令預製鋼筋在港普及程度增至約三成。
  集團現時的自動化鋼筋加工和裝配廠,每年可為六萬至八萬噸鋼筋完成加工,莫非凡坦言,現時工廠只完成第一期工程,並表示廠房將有為期五年擴充計劃,屆時廠房加工能力將提升至每年三十萬噸,莫非凡說:「廠房擴展速度要視乎行內接受預製鋼筋情況,所以我們不會一下子大幅擴大生產規模。」
五年計劃增三倍產量
  本港過去十年大興土木,為建造業帶來龐大商機,但倘若大型工程減少,滬港聯合鋼材業務將首當其衝。不過莫非凡指出,按現時已披露的工程項目估算,未來三年本港工程量仍相當足夠,加上香港一國兩制特殊地位,造就中港之間需要利用過境口岸等道路運輸系統連接,創造不少大型道路工程項目,「香港在中國一帶一路國策下,是航空及海運中心,我相信未來仍會有大型道路工程出現,本港建造業仍有大量空間。」
  他續說,目前將會集中精力,擴大預製鋼筋在港市場份額,如五年後預製鋼筋獲本港廣泛應用,會考慮將銷售網絡擴展至內地及東南亞國家。
集團搜購全球優質鋼材
  內地減產令鋼材價格上漲,直接影響滬港聯合業績,莫非凡表示,集團嘗試從印度及土耳其等地採購鋼材,減少對內地依賴。
  莫非凡指出,內地一直是全球最大鋼材出口國家,惟近年內地減少相關出口,令國際鋼材價格節節上升,然而其鋼筋銷售項目定價長達一年,因此鋼材價格在交付期間不斷上升,將會導致利潤減少。
  他續說,由於香港鄰近內地,集團過去一直集中採購內地鋼材,惟近年公司策略改為全球採購,包括進口來自印度及土耳其鋼材,「我們現在有一個團隊,每日留意不同地區價格,只要具一定質量,價格亦合理就會買。」
  除了尋找價廉物美的鋼材外,莫非凡亦為吸納年輕人才苦惱,坦言工程在本港教育制度下被輕視,導致人才難求,更笑言有年輕人聽到其公司從事鋼材相關業務時,誤以為公司工作以體力勞動為主。集團近年與大學合作,在暑假期間舉辦實習計劃,「我希望帶他們來到工場後,就會看到這裏是運用工程知識工作,而不是體力勞動,令他們改觀。」
企管達人 本報記者


■集團從印度及土耳其等地採購鋼材,減少對內地鋼材依賴。
■集團從印度及土耳其等地採購鋼材,減少對內地鋼材依賴。
■莫非凡認為,本港工人不足,難以應付建築工程需求,相信自動化生產是解決問題的不二法門。
■莫非凡認為,本港工人不足,難以應付建築工程需求,相信自動化生產是解決問題的不二法門。
■集團於一四年於青衣西南建立三萬平方米自動化廠房,並於去年年初投產。
■集團於一四年於青衣西南建立三萬平方米自動化廠房,並於去年年初投產。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