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打好逆境波 等好工機會重來
全球疫情大流行,摧殘各地經濟,香港最新失業率升至百分之六點四,創近十六年來新高,但最差情況剛開始,國泰航空大裁員,留下者要接受大減薪,一場裁員風暴刮起,昨天有旅行社要求全體員工停薪留職,料與旅遊業有關的各行業,將難逃減薪裁員的命運。現在是打工一族最艱苦的時刻,也是畢業生最大的考驗。
昨天有機構推出青年就業及資助計劃,提供六百全職或短期工作空缺,而勞工處亦舉行招聘會,提供逾二千五百個職位空缺。傳媒報道,有找工作人士表現務實,好像有國泰前空姐願意轉職任機場保安,也有失業者稱以前月入二萬元,即使減薪三成也願重投職場,以維持生活。有人力資源專家指出,人浮於事,被裁的員工,若想再入行,必須接受減薪一、二成,才有競爭力。雖然人力市場一遍愁雲慘霧,但這是現實,即使無人想見,也只好接受。
有工返,即使收入比前少,可以維持生計,耐心等待經濟大氣候好轉,終會有明天。若本身工作性質未能符合市場的需要,就要謀求轉變,香港有良好的職業培訓機構,再培訓課程繁多,必有適合,只要掌握新技能,未來出路有保證。至於應屆畢業生,不應放棄,即使臨時職位,也能累積經驗,不應錯過。年輕人亦要勇於外闖,昨天一項大灣區就業數據調查顯示,內地起薪較低,但未來加薪幅度優於香港,前景秀麗,北上就業,已是一個不能忽視的選項。
李一飄
昨天有機構推出青年就業及資助計劃,提供六百全職或短期工作空缺,而勞工處亦舉行招聘會,提供逾二千五百個職位空缺。傳媒報道,有找工作人士表現務實,好像有國泰前空姐願意轉職任機場保安,也有失業者稱以前月入二萬元,即使減薪三成也願重投職場,以維持生活。有人力資源專家指出,人浮於事,被裁的員工,若想再入行,必須接受減薪一、二成,才有競爭力。雖然人力市場一遍愁雲慘霧,但這是現實,即使無人想見,也只好接受。
有工返,即使收入比前少,可以維持生計,耐心等待經濟大氣候好轉,終會有明天。若本身工作性質未能符合市場的需要,就要謀求轉變,香港有良好的職業培訓機構,再培訓課程繁多,必有適合,只要掌握新技能,未來出路有保證。至於應屆畢業生,不應放棄,即使臨時職位,也能累積經驗,不應錯過。年輕人亦要勇於外闖,昨天一項大灣區就業數據調查顯示,內地起薪較低,但未來加薪幅度優於香港,前景秀麗,北上就業,已是一個不能忽視的選項。
李一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