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不做「喜劇丑角」 就要面對死亡

  香港美國商會會長早泰娜 (Tara Joseph) 辭職,因為她無法接受香港的檢疫隔離政策。
  早泰娜說,根據現在的回港檢疫政策,她從屬高風險的美國返港,便要在檢疫酒店隔離二十一日,自己無法在呼籲港府放寬防疫限制的同時,自己又接受隔離,否則就會有如喜劇中的丑角一樣,而這樣不符合她的個性,「我的本性不是在提倡某些事時,然後像小丑一樣開始隔離。」她揶揄說:「香港進入新常態太快了,可以籲請不介意這個新常態並看到機遇的人。美國企業在未來幾年有很多事情要做,但相信香港仍然富有潛力。」
  很有個性的早泰娜首先不接受檢疫隔離,認為影響她的自由。繼而把檢疫政策,聯繫上政治,說這是「新常態」。
  早泰娜口講「喜劇丑角」,說得諷刺。其實不當這個「喜劇丑角」,是要付出代價的。
  看看十分自由的美國疫情。十一月十七日,美國新增確診九萬九千人,累計確診四千八百一十八萬,累計死亡七十八點七萬人,已有百分之零點二四美國人因新冠死亡,每一千人死二點四個人,若以多層大廈住五百人計,平均每座大廈死一點二個人,若身在美國總會有你識的人死於新冠,這就是人命的代價,還不計經濟代價。因為疫情,美國今年財赤三點七萬億美元,金錢代價,同樣驚人。
  看看不太自由的中國。同是十一月十七日,中國新增確診病例三十一人,其中本土病例八個,累計確診十二點七萬人,累計死亡五千六百九十七人,只有百分之零點零零零四中國人因新冠死亡,每一千人死零點零零四個人,中國疫情快速受控,大大大減少了人命的代價。
  看看中間一點的香港,控疫沒有內地嚴格,但疫情相對受控。在十一月十七日,本港新增三宗全是輸入個案,累計確診一萬二千三百八十八人,累計死亡二百一十三人,只有百分之零點零零三香港人因新冠死亡,每一千人死零點零三個人,比中國大陸略差,但也比美國好很多。
  大話最怕計數。所以如果香港選擇如美國那樣,一早躺平,因新冠帶來的死亡率和美國一樣(如果不是因為人口密集而更高的話),就有百分之零點二四香港人因新冠死亡,香港要死一萬七千七百四十七人,每五百人就要死一人,等如一座大廈要揀一個人去死,大家覺得可否接受?
  面對無眼的病毒,選擇自由,就要付出代價。不做「喜劇丑角」,就要面對死亡。
  所以早泰娜一句香港「新常態」,真是說輕鬆,好像人命不是命那樣。幾十年前,我讀書時,西方說社會主義國家只講經濟,不重視人命。為甚麼如今的事情,都好像倒轉了那樣?輪到西方不講人命了。
  另外美國有美元霸權,因為疫情影響經濟,可以天量印錢頂住。香港若爆出美國那樣疫情,不可以印錢,只能印廁紙抹眼淚,坐看經濟崩潰。
  當然,香港作為一個開放式小型經濟,因為疫情帶來的通關不便,也的確造成一個兩難題,過早開放,疫情失控,太遲開放,生意流失,的確不好把握。
  還有一個向內開放還是向外開放的問題。因為美國為首的西方已經在疫情中躺平,想向西方開放,意味着要放寬控疫。但想向大陸開放,就意味着要收緊控疫。香港過去是兩頭不到岸,兩邊也不能開放,這是最笨的處境。
  如今香港正加強和內地控疫標準睇齊,這個方向正確,加碼希望可以加快和內地通關,起碼一頭先到岸。然後要大力提升本地疫苗接種率,到七、八成市民已接種第三針,建立社區抗疫屏障後,才有望對外開放。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
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
www.bastillepost.com
[email protected]
盧永雄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