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蓮禪寺不可無蓮」 緣聚荷花推廣中國文化

「盛世荷花.福佑香江」2023香港荷花展,上周五在寶蓮禪寺隆重開幕,將一連10日對公眾開放。星島新聞集團有幸作為三大主辦機構之一,聯同寶蓮禪寺及香港園藝學會將滿山蓮花的視覺盛宴帶給香港市民並推廣至全世界。緣,妙不可言,一切都來自「寶蓮禪寺不可無蓮」,更來自星島集團與寶蓮禪寺的緣,以及我和寶蓮禪寺住持淨因法師(上圖)的緣。

此次香港荷花展是香港開埠以來首次,別具意義。為祈願香港在疫後全面復甦,盼借荷花盛開香江之機,啟發港人以蓮為師,出淤泥而不染,同時增強民眾的文化認同感,助力香港社會繁榮穩定。在香港回歸祖國26周年之際,更是為推進文化強國建設獻禮。

展覽中展出的400個品種近4000盆荷花,是寺方年初招募並培訓150名義工悉心種植而來。這片盛景背後,見證着淨因法師跟寶蓮禪寺的一段善緣,30多年前淨因法師負笈斯里蘭卡,途經香港。2000年他加入寶蓮禪寺,當時便有疑問:「我們叫寶蓮,但是寶蓮沒有蓮。」

考究寶蓮禪寺歷史,其所在的昂坪是個蓮花地,左邊是鳳凰山,右邊是彌勒山,前面是本魚山,四邊的山相當於蓮瓣,中間的平台相當於蓮蓬,所以取名寶蓮。但寶蓮寺內,卻真的沒有一瓣蓮。

這個問題在淨因法師腦海不斷縈繞,直至3年前他決定嘗試種荷花,卻不成功,困難更一個接一個。許多好心人勸說,蓮花生長期只有一周,花一年時間僅為短短一周的盛放並不值得。而且香港常颳颱風,一陣大風,所有花都隨風飄去。說千說萬,總之這花就是種不得。但由始至終,出家人的那份執念令他不願放棄,心中只想着:「我們既然叫寶蓮,這兒又是蓮花地,倘種得成功,便能跟寶蓮文化遙相呼應,發揮其特殊功能。」這種力拔山兮、排除萬難的決心與堅持,實在難能可貴。為此,寶蓮禪寺由2021年開始試種600個品種的荷花,幾經培植,最終才選出400個生長良好的品種展出。

淨因法師認為「香港可以無蓮,但寶蓮禪寺不可沒有」。在他心中,荷花有着頑強生命力,不管放多少年,一旦遇到適合的條件,就會重新生根發芽,長出美麗的蓮花。就如生命的延續與再生,相當於佛教裏面輪迴解脫的概念。而荷花的花瓣,代表不同人的境界。普通人大概只有十幾片花瓣,聖人或菩薩有幾百片,佛祖有幾千片,叫千葉寶蓮。法師解釋,天壇大佛為甚麼要坐在蓮花瓣,指的是千葉寶蓮,就是要告訴我們,只要努力,會有不同程度的進步。在佛教裏面,把荷花與睡蓮統稱為蓮花,蓮花是修行的最理想啟發對象,它出淤泥而不染,好比我們身處的紅塵世界,如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即是生在紅塵裏,仍然不被名利所誘惑,做一個正直的人,這就是「寶蓮禪寺不可沒蓮」的初心。

不知是否佛渡有緣人,我與淨因法師甚有淵源,同樣來自江蘇泰興,因緣際遇,都在香港這片土地生根發芽,聽說連禪寺的開山祖師大悅、頓修、悅明法師,也是由江蘇來到大嶼山建立道場,最後發展為今日的寶蓮禪寺。今年年初,淨因法師將很多關於荷花的想法和文化推廣的理念與我交流,我為其理想格局和堅毅執着而感動,這讓我們走到一起,精心策劃這場別開生面的荷花展。

回顧歷史,更有緣的是寶蓮禪寺與星島集團的緣分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星島前主席胡仙是天壇大佛籌委會主席,有份參與籌建大佛。此次「盛世荷花.福佑香江」荷花展是星島集團與寶蓮禪寺的緣,我們將透過集團全世界網絡推廣荷花這一中國傳統文化,同時為香港帶來更多正能量。

蔡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