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 - 奧本海默 | 油尖多士
今年的奧斯卡大獎,無懸念頒給基斯杜化諾蘭的電影《奧本海默》,包括最佳導演和最佳電影。
《奧本海默》不僅是一齣足夠份量的大電影,而且是可以與奧斯卡過去經典相提並論的作品,並非前幾年一大堆,明顯帶有左派意識形態,專門為「身份政治」而宣傳的電影。
《奧本海默》的選材,非藝高人膽大不能為,除了敘事手法和攝影,諾蘭也懂得音樂來主導電影的節奏,而不是單純的作為背景陪襯,這一點是繼承了寇比力克。隨音樂逐漸推進、緊張、增強,整個電影攀爬到最高潮的一幕,卻突然寂靜無聲,效果震撼。
在TikTok世代,諾蘭選擇拍這樣一部電影,探討歷史、政治、哲學。藉題發揮,抒發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他的野心是想將電影的敘事結構和拍攝手法還原到90年代,即美國知識分子製作興盛的時期。
電影的開頭曾掠過一系列名字:作曲家史特拉文斯基、艾略特的長詩《荒原》、畢加索的立體派繪畫,這些文藝作品典故,呈現在電影的開頭,並非一般的抛書包(Name-dropping),雖然導演本身讀的是英文系,但文學和歷史知識豐富,這些作品不但顯示其身處的時代浪潮,而且還成為主角心理精神的象徵。
這些20世紀早期的文藝作品,都是在預告一個更加動盪暴力時代的降臨,工業革命帶來的巨變、導致社會階層的衝突加劇,同時民族主義興起,前所未有的工業化戰爭規模,震撼世人的心靈,奧本海默因此登場。
奧本海默雖然是一個天才科學家,但是並不懂政治。在電影裏,當時的科學家普遍左傾、反對核武,奧本海默也不例外,但因為他是猶太人,他只知道一定要打敗納粹德國。贏取和平,代價艱巨,絕不只是喊口號,歷史責任重於泰山,但在現實中只是由寥寥幾個人肩負,《奧本海默》在這個時機推出,更是一部警世的作品。
前新聞工作者、多媒體社會評論人
陶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