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兒 - 增加少少學費 勉學生更勤奮 | 社論

  香港的大學在過去20多年沒有加過學費,匪夷所思,反映政府不計成本育英才,力求質素,也間接推動香港的大學在國際排名上高踞前列位置,香港亦人才輩出。然而,優質的大學教育,所費不菲,即使納稅人願意支持公帑用於培育下一代,但長期不加費,變成習慣,並非好事。政府決定啟動加學費計劃,由明年起連續3年,每年增幅為5至9個百分點,引起部分輿論關注清貧家庭會難以支付,亦有部分學生擔心要先借後還。

  社會應客觀理性討論。根據資料,英、美、加、澳洲和新加坡5國的大學生每年學費,分別為14萬元、21萬元、9萬元、10.4萬元和22萬元,比香港的大學學費高出甚多。相比之下,在港求學,不論學校設施、教學質素,以至學術水平來說,都「物有所值」。而在歐美等地區,年輕人為攻讀大學,若無獎學金,就要靠家庭,若家人無法支持,就要靠自己做兼職,以半工讀狀態,完成大學教育。

  香港的學費低,政府還設各種學生補助及貸款計劃,經申報和審查家庭入息後,學生可以申領,畢業後才分期還給政府,可以說,一般而言,在港求學,應比外地輕鬆得多。現在學費調升,幅度不算大,政府也非為增加收入,對學生的影響不大,反而可以鼓勵學生思考,早一點規劃未來職場路徑,嘗試參加一些實習和兼職,在學術以外,爭取實戰經驗,為未來投入社會做好準備。

辛正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