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晋 - 善用DSE優勢吸生 壯大本港教育產業 | CEO有料到
香港中學文憑試(DSE)上周三放榜。今屆超過1.7萬名日校考生跨過八大入學門檻「332A22」,創歷屆新高。10名應屆DSE「狀元」中, 7人不約而同表明擬留港讀醫,對港醫療發展打下一支強心針。另一方面,有意到內地升學的港生升勢明顯,對內地機遇躍躍欲試,反映了區域發展的新趨勢。
印象中早幾年的DSE狀元,不少人都選擇到海外升學,令本地大學要出動優厚獎學金留人。今年情況逆轉,大部分狀元首選留港升學。有人自言「生於斯,長於斯,盼服務香港社會」;有人說「在香港讀這麼久書,最好將自己所學回報給香港人」;有人直言「重心都是香港,希望在香港發展,貢獻這個社會」;「畢竟自己在香港長大,對這城市都有一定的感情,所以希望成為一名好醫生,回饋社會幫助更多基層病人」。即使有意負笈海外的學生,也說:「我傾向回來香港工作,因為香港有我成長的環境,有身邊陪我一起長大的朋友、家人。」
這個現象似乎說明了,本地學生對香港有感情,看好香港就業前景,對香港的醫療發展投下信心一票。事實上,香港的公共醫療體系完善,醫療質量高,無論是設備、技術,還是專業人才都處於領先水平,在國際上享有崇高聲譽,能為病人提供國際級水平的醫療服務。
本地大學如港大、中大等頂尖院校醫學院,世界排名均名列前茅,在海外市場也有很強的競爭力。在本地修讀醫科的學生,畢業後的出路及前景均十分明確,因此一眾狀元選擇留港讀醫也是非常合理。
事實上,因DSE國際認受性高,考生出路有保證,目前共有逾600間海外院校認可文憑試資歷,包括劍橋、牛津及麻省理工等國際知名大學,近期更有西班牙等非英語國家宣布承認DSE成績。內地亦有逾百間院校允許學生以DSE成績報讀。今年初,考評局首次公布內地DSE考生人數為1400人,佔整體考生總數約2.7%。比起過去10年,持非香港身份證報考DSE的人數佔比不足0.7%,受歡迎度明顯提升。反映外地學生認識到香港擁有優質教育質素,能為他們提供更好的發展機會。
近年特區政府銳意將本港發展成為國際教育樞紐,本港應乘勢而上,善用DSE吸引更多內地及海外學生報考,來港升讀大學或負笈海外,既助本港化解生源不足的危機,更能壯大本港教育產業,鞏固香港成為國際高等教育樞紐的優勢。
今年DSE首次在深圳及廣州兩地設立考場,共約110名合資格港澳籍學校考生應考。未來港府應爭取在內地設立更多考場,方便內地考生報考,此舉將有利兩地教育制度融合、教育資源共享。此外,更要積極在內地及海外加強宣傳推廣,吸引不同地區的學生來港升學。
此外,有機構調查顯示,自社會事件後一度掀起的赴台升學風,今年出現「斷崖式」下降,僅14.6%受訪考生有意到台灣升學,比2021年的22.1%大幅減少。而根據教育局公布的《中六學生出路統計調查報告書》,僅12.1%學生於2022至2023學年到台灣升學,遠低於高峰時2019至2020學年的26.2%。機構分析主因是有學生反映當地教育質素參差,與部分同學的預期落差較大。
相反,有意到內地升學的港生人數卻有上升趨勢,據該《報告書》,到內地升學的畢業生由疫情前2018至2019學年的28.9%,上升至2022至2023學年的39.7%。另有機構調查指今年DSE考生表示考慮到內地升學佔比達33%,較去年同類調查增加5.3%,主因認為收生要求低、學費較平、地理位置接近香港,以及內地在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發展較香港快,部分學校更提供大型實習機會予學生,發展機會較多,因而吸引港生返內地就讀。
香港應積極把握這趨勢,加強與內地在教育、科技等領域的交流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甚至鼓勵港資企業在內地投資,為本地學生在內地就業及發展創造更多機會,共同推動區域發展,為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蔡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