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君 - 天天都上體育課 | 中環High Tea

  特首李家超昨天宣讀了新一年的施政報告。在體育政策方面,他提出了要促進體育活動普及化,要提供更多體育及康樂設施,包括興建一個可舉辦國際級別比賽的游泳館和一個設有劍擊訓練及比賽設備的體育館。這是加強體育硬件的配套,但軟件又如何?

  在剛過去的兩屆奧運,香港在游泳和劍擊項目取得金牌、銀牌、銅牌的佳績,政府加建這兩個體育項目的訓練和比賽設施相當順理成章,但增加和提升了設施之後,同樣重要的是提升軟件,而其中的重點是培訓有潛質的運動員。

  過去幾十年,政府當局在培訓運動員工作上,主要倚靠體育總會或體育會承擔責任,中小學提供的體育訓練,只靠每周一至兩節的體育課,以及課餘的興趣班時段,這個模式絕對沒有把體育訓練作為重點教育課程的一部分。一直以來,傳統學校基本上不重視體藝課程,這是香港教育制度的特色。

  到了近年,香港運動員在奧運單車、游泳和劍擊等項目相繼取得佳績後,政府對培訓精英運動員增撥了更多資源,但在普及化方面,仍然未見當局有大力推動的目標和措施,其實香港若要全方位推進體育發展,落實體育普及化的工作不可少。

  至今,香港如何可以做好普及化,我們未見方向,但內地的模式也許可以作為借鏡和參考。

  國家教育部2021年出台的《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到,要着力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又在2022年作出修訂,新增「確保體育課時不被佔用」,並「保障學生在校期間每天參加不少於一小時體育鍛煉」等條款。這些規定若要在香港實行,對本港的中小學來說,有相當的難度,但這並不等如香港中小學的課程不能分階段逐步增加每周體育課的上課時數,作為推動體育普及化的手段。

  內地重視體育,將體育課變成中小學課程的核心,香港要推動體育發展,也必需要有這種精神。中小學生每天都上體育課可能嗎?看似不可能,但教育當局、學校、家長和學生也許可以共同探討,至少找出一個令香港課程更重視體育的模式。

黃麗君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