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晋 - 突破傳統多元體驗 賽馬旅遊潛力大 | CEO有料到
為了打造「香港無處不旅遊」的形象,《施政報告》提出推動生態、遊艇、熊貓和賽馬旅遊。其中賽馬旅遊雖非全新概念,但也不失為具潛力的發展方向。然而,若要將賽馬活動拓展成一個完整的旅遊體驗,必須突破傳統的賽馬觀賞形式,並從創新角度來思考如何吸引不同類型的旅客。同時,香港賽馬會與政府相關部門的合作也至關重要。
香港賽馬文化歷史悠久,深入本地社會,已故領導人鄧小平因此以「馬照跑」,強調香港回歸後既有生活方式維持不變。今次《施政報告》提出要積極推動賽馬旅遊,以創新思維將賽馬運動打造成為特色旅遊項目,相當合乎港情。據悉目前構思是把賽馬體驗打造成高增值的旅遊產品,或是向旅客推廣賽馬活動,吸引高消費力旅客。
要達成這些目標,首先需要基礎設施配合。香港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酒店、交通及文化設施。馬會轄下兩個世界級馬場(沙田馬場和跑馬地馬場),每年舉行不少國際賽馬盛事。根據數據,2023/24馬季共接待了93,000名遊客,證明賽馬運動具備吸引國際旅客的潛力。
尤其跑馬地馬場鄰近銅鑼灣和灣仔鬧市區,區內有酒吧、特色食肆、購物等配套,非常有利於將賽馬納入城市旅遊體驗。另外,澳門和新加坡賽馬活動今年相繼停辦,令香港的賽馬成為區內「獨市生意」。
今次馬會與文旅局、旅遊事務署及旅發局聯手,將使推動賽馬旅遊更加具體化,亦反映政府開始以務實態度,去審視賽馬運動國際旅客的吸引力。這樣的跨部門合作有助於統籌資源,推動政策落實。
馬會目前已有一系列如「快活星期三」等針對外來遊客的活動,會議設施和一流餐飲俱全,可以作為擴展賽馬旅遊的基礎。但賽馬活動通常只持續數小時,如何在非賽馬日或賽馬活動外提供持續吸引力是當前的挑戰,同時如何吸引馬迷以外的其他類型旅客也是難度所在。
目前最需要是從政策上拆牆鬆綁,其中較多討論是放寬進入馬場須年滿18歲的限制,以便利家庭客和旅客入場觀賞和娛樂。不少海外馬場如日本和澳洲均容許未成年人入場,賽馬活動就如嘉年華,甚至融入教育元素。這方面港府需要破格的思維制訂措施,從多角度出發,按不同年齡層的興趣,結合本地文化、科技創新及國際市場需求,將賽馬體驗延伸到賽馬以外的活動。
馬會可利用科技手段,為遊客提供嶄新的賽馬體驗。舉例可以擴展香港賽馬博物館的展覽內容,利用AR/VR技術讓遊客「走進」歷史名馬的賽事。又或開發賽馬相關的AR/VR遊戲,讓遊客能夠通過虛擬騎馬的方式參與賽馬比賽,感受到賽馬的刺激。
同時建立賽馬文化深度旅遊路線,除讓遊客參觀馬匹訓練區、馬醫院、馬廄等平日不對外開放的區域,還可以安排導遊講述賽馬歷史。又或推出短期的「賽馬體驗營」,讓遊客體驗打理馬匹,甚至參與簡單的馬匹訓練,體驗作為騎師或馬匹訓練員的一天。
此外,每場賽馬活動可引入不同的文化元素,吸引非賽馬愛好者。如針對家庭客可舉行美食節,邀請中外名廚展示特色美食。針對成年客,可舉辦結合賽馬與品酒活動,提升賽馬日的高端體驗感;甚至與傳統節日結合,在馬場內舉辦中秋燈會、新年舞獅表演等,讓遊客感受香港傳統文化及賽馬文化的碰撞。
針對兒童,可設置賽馬主題的遊樂設施,如小型旋轉木馬、賽馬模擬賽車等,或安排學習馬匹護理知識。要吸引年輕一代,可結合流行音樂、街頭文化和賽馬元素,舉辦音樂節或文化表演活動、青年電競比賽等,提升活動的潮流感。
針對海外賽馬愛好者,可夥拍酒店推出豪華住宿與賽馬體驗套餐。這可以包括高級座位、騎師見面會、晚宴等,提升高端遊客的旅遊體驗。又可結合主題樂園、太平山頂等旅遊景點,推出「賽馬+周邊景點」的旅行套餐,讓遊客除了賽馬,還能體驗香港其他旅遊資源。
此外,還可與國際知名賽馬城市(如阿斯科特、墨爾本)合作,舉辦賽馬文化交流活動,讓遊客感受不同地方的賽馬文化差異。一年多後香港馬會可在內地從化馬場舉行常規賽事,屆時可安排遊客一次過到兩地馬場觀看賽事,再附加一些大灣區旅遊項目,相信會有頗大的吸引力。
將香港賽馬運動打造成為特色旅遊項目具有強大的可行性,然而若要真正吸引全球遊客,必須跳出傳統的賽馬框架,結合創新科技、文化活動和全方位的旅遊體驗,並針對不同年齡層遊客設計多元化的賽馬活動,讓賽馬旅遊項目覆蓋更廣泛的受眾,才有望成為一個持久且富有吸引力的旅遊項目。
蔡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