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君 - 隔空過招? | 中環High Tea

  最近有報道指出特首李家超和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2人有「造地」之爭,有隔空過招之嫌,李家超和梁振英是鬧矛盾?若是的話,他們鬧的是甚麼矛盾呢?

  事緣梁振英在上周四於社交媒體發表題為「慎防供過於求」的帖文,指土地和房屋供應並非越多越好,要盡量做到供需平衡,他並說矯枉過正的後果會佷嚴重。這份帖文引來一些熱議,到了本周二,李家超在行政會議開會前的見記者環節也有回應,指出房屋市場要健康發展,主導權一定要在政府手上,否則土地的主導權就變成在「利益藩籬」的控制之中,這並不符合香港的利益。

  單看上述2段文字,有人認為是兩人隔空過招、兩人在土地問題上意見不合,這種說法似乎說得過去,不過持此觀點的人若細看梁振英帖文的另一些部分,可能會有不同的解讀。

  梁振英在帖文中提出的另一些重要的觀點是建城造地是科學和專業的。他說:「需求不能不估量,供應規劃不能不量化,政府開發新區的財政收支不能不預算。」他昨天再發帖文補充說:「如果土地及房屋供應、以及供應前的開發是越多越好,而且不計成本,是不是應該在地圖上多劃幾個填海區?如果不是,多幾個和少幾個的根據在那裏?做計劃的量化估算不一定準確,但供需都必須量化,而且要細化。」

  從上述2個帖文所指,梁振英對造地的意見針對點不是一刀切提出不造地,主旨是造地所需是否有評估數字的基礎,而不是盲造地。這個說法與李家超、以至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提出的政府不能停止造地的立場,並非有實質的矛盾。造地要講求有需求估算的基礎,還要配合特區政府當今的財政負擔能力,然後作出可行的造地規模,以及相關的科學估算,是一個負責任的做事方法和態度。

  特區政府在當前緊絀的財政狀況下,「計啱條數」也是理所當然的。當前的2大項目,包括北部都會區及新田科技城發展要錢,交椅洲人工島的發展亦所費不菲,從造地的角度,要有優次的安排,特區政府如何規劃,作出優次之選,難道不需要科學化、量化的計算嗎?

  其實從積極的角度去看梁振英的帖文,以及特首和財爺的發言,大家的基本調子都是不否定繼續造地,若有分別可能就是如何定出一個符合供求實況的科學估算,以及財政上可以配合到的時間表,然後決定造地的規模和如何推進,若能由此角度為出發點的話,其實兩方不應有解決不了的分歧。

黃麗君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