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兒 - 歷史文物就在眼前活化防空洞非空想 | 社論

  有時獨特的旅遊景點就被荒廢在眼前,有待當局打破習慣,發揮想像力,活化成適合當下用途的場所。近日有立法會議員建議,將本港的防空洞及相關軍事通道,活化成生動的旅遊素材和歷史教育場地。這建議確實符合「無處不旅遊」的概念,而且中外早有成功改造的案例,值得港府考慮和借鏡。

  防空洞雖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卻不在古蹟辦的「政府文物地點」名單上。據政府資料,現時有26條廢置防空隧道,位於港九兩岸的舊日戰略位置,惟不少已因土地上的發展和勘察結果,被局部或完全填封,不易活化。不過目前尚有香港仔工業學校,以及油尖旺加士居道的防空洞未被填封,如需重新使用,相信較易鞏固和加設基本設施。

  其實防空洞旅遊在中外早已不是新鮮事物。如英國倫敦克拉彭的二戰防空洞,舊時曾被用作收容所,現時則改建成餐廳;而內地重慶大量的防空洞就在「山城洞天」改造行動中,升級成博物館、商用舖面,甚或停車場,幫助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滿足民生需要。其實現時本港壽臣山深水灣徑的防空洞亦以短租形式,出租作私人酒窖和會社之用,先例已有。若然當局能全面評估活化防空洞的可能性,相信發展潛力不輕。

辛正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