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 - 童話何來「老套」 | 油尖多士

  迪士尼電影「新白雪公主」的女主角,其外在形象與童話原著大相徑庭,又大放厥詞,稱1937年卡通版王子公主的愛情橋段老套,王子的角色設定「有變態之嫌」,形同跟蹤狂——則她這齣真人版被評為「迪士尼史上最差」,一點也不冤枉。

  1937年的卡通經典,是迪士尼奠定品牌的里程碑作品,白雪公主的形象設計,堪為當時之潮流先鋒。

  首先白雪公主並非長髮飄飄,而是齊耳黑髮,即俗稱的Bob頭,是典型的1920年代的時尚。白雪公主初登場,並沒有穿華衣美服,而是衣裙半舊,裙擺還打了補丁,更像是「灰姑娘」。

  這樣的形象設計,是刻意拉近美國觀眾與歐洲古典的距離:當時的美國觀眾經歷了大蕭條時代,年輕女性湧入城市打工,生活艱辛,白雪公主留短髮,裙子像工作服,而不是傳統的宮廷拖地長裙,看上去像一個同時代的人物,觀眾便容易產生認同感。

  至於公主與王子相愛之過程,為免過於簡單生硬,當年也作了鋪墊:公主一邊做清潔一邊唱歌,歌聲動人吸引了王子,兩人初相遇,便已互生情愫,在這段童話愛情中,公主有其自由意志,絕非今日左膠所稱之「完全被動」,只等待王子定情一吻。

  至於白雪公主最經典的藍黑條紋裙,抽取了歐洲十九世紀末女裝裙款的典型元素,加以簡化和「現代化」,方便人物活動,譬如她要在森林裏逃難,而且也考慮到畫師的工作難度,方便電影製作。

  這些細節,都顯示當年迪士尼的製作人對現代女性形象有細緻的思考,公主的美麗、善良、純真是整個童話的核心,因此獵人不忍加害,小矮人伸出援手,王子一見傾心。

  童話是理想化的文學表達,童話的讀者是兒童,兒童暫不需要了解人性之複雜或陰暗面,而需要知道真善美的存在。如果這一切叫做「老套」,如果王子的癡心守護叫做「跟蹤狂」,則這一代不值得擁有童話。

前新聞工作者
多媒體社會評論人
陶傑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