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管達人——獲滇民政廳納入備案 樂施會進內地 逐步開溝通門

       今年初,內地教育部向開展了扶貧及救援工作二十多年的樂施會中國部,發出緊急通知,指其用心不善,事件不但令外界嘩然,惹起不少揣測,對國際人道救援組織更是敲響警號。事隔五個月,樂施會中國部總監廖洪濤表示,該會在內地開展的項目未有受事件影響或掣肘。最近,該會更獲雲南省民政廳納入「備案制度」,可視為當地政府對非政府組織在行政上的認可及工作指引,為境外NGO在內地註冊的準備,邁前一步。
      今年二月,「中共教育部黨組」罕有地發出「關於防止香港樂施會中國分部通過互聯網在內地高校招聘大學志願者」的「緊急通知」,指樂施會屬「竭力向內地滲透的非政府組織」,負責人更是「反對派骨幹」,更指其「用心不善」,要求內地高校「斷絕」跟其有任何往來。
      五個月後,樂施會中國部總監廖洪濤形容事件為「意外」,並指樂施會事後已作出認真檢討,亦嘗試跟內地不同部門作了解,「樂施會在內地的工作,符合內地法例,扶貧工作亦獲政府讚賞。我們的立場好清晰,就是要透明、積極,我們歡迎國家或政府的監督,無論是我們的人或開展的項目,更希望加強溝通,不論是政府部門或民間組織,亦歡迎他們直接參與。」
      拒猜測教育部通知
      他直言,不想揣測教育部相關文件使用的字眼及其背後意思,以免「誤解」更深,但強調,至今樂施會在內地開展的任何項目都未受影響,沒有項目被「腰斬」,「今次事件涉及的大學生在非政府組織(NGO)的實習培訓計劃,只是一個規模好細的項目,但現時已過了大學四年級生的實習時間,所以要下學年才再開辦,我們會跟教育部門探討合作的可能性。」至於被指有「反對派骨幹」,他強調:「樂施會至今未有任何人事調整。」
      他又指,樂施會沒因此而刻意避開「敏感」議題,「我們關注農民工,但富士康或本田工人罷工事件,我們無參與,不代表我們無認真去睇,只是將資源撥在未被關注的問題上。」
      不過,自「緊急通知」事件後,有人質疑樂施會未來在內地的工作將受掣肘。廖坦言,內地各級政府一直都是樂施會的合作夥伴,過去樂施會在內地投入的資金,有八九成都是跟政府部門合作,包括中央或省份如廣西、雲南等的扶貧辦、少數民族委員會等,「樂施會的扶貧項目設計、管理和監督,都有村民直接參與,讓當地社區日後可自我管理,不用依賴NGO,這模式已被政府採納。」
      樂施會最早在中國推行項目是一九八七年,由雲南、貴州等地開始,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擴至西北部,以農村發展和救災為重心。他說,截至今年三月,樂施會在中國投入的資金逾六億元人民幣,估計八成都用於農村發展、扶貧和救災,一成用於醫療衞生、愛滋病、教育等,餘下百分之六則是關注城市民工生活狀況,還有百分之三至四,近年用於政策研究,如國家的扶貧、教育、貿易政策等。
      隨着本港市民的捐款增加,樂施會過去十年在內地的扶貧資金亦增加了四五成,○八年汶川地震更甚,港人的捐款達一億六千多萬元,令樂施會撥予中國救災的資金和工作比重亦增加。
      行政上有明確指引
      他不諱言,現時外國NGO在中國仍未有正式註冊制度,但最近這堵高牆已出現「缺口」,「今年六月,雲南民政廳要求樂施會依據《雲南省規範境外非政府組織活動暫行規定》作備案申請,雖非正式『註冊』,但可視為當地政府對境外NGO在行政上的認可,為NGO在省內工作提供更清晰的指引,以及更明確的行政程式。」
      他說,過去數十年,中國的扶貧都由政府主導,但近年官方已逐漸認同民間組織此方面的貢獻,「中國民政部近年在上海、北京、廣州及深圳都以公開招標方式,購買當地民間組織的服務,如北京市婦聯跟一個名為『農家女』的民間組織合作,幫助農村婦女在城市擔任保母,亦為她們爭取權益。」
      樂施會亦有跟內地民間組織合作,如資助草根歌手孫恒○二年在北京組織「打工青年藝術團」,到建築工地以歌聲替民工吶喊,「官方共青團亦有跟他們合作,代表已一定程度獲當地政府認可,連CCTV都有報道。」
      仍在適應互相摸索
      他直言,NGO在中國的發展歷史短,仍需適應過程,近年內地在經濟領域的發展很快,但社會領域則仍在摸索中,「如何用NGO方式去解決貧窮、如何去監管NGO、或相互間的信任等問題,都需要適應、探索和互動。」展望未來,樂施會在內地發展的大方向跟過往一致,積極地跟政府或民間組織合作。隨着中國的國際影響愈來愈大,他希望未來樂施會中國部在其他國際貧窮地區問題上亦發揮影響力。
      曾受內地教育有助溝通
      任樂施會中國部總監四年多的廖洪濤,在內地受教育,做過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及郵電局工人,亦曾任廣東省環保局幹部及中國綠色和平總幹事。他坦承,其個人背景,可作為樂施會在內地及國際社會間溝通的橋樑。
      但他直言,內地普羅大眾對樂施會的認知不算高,「三年前還未有傳播團隊,只靠官網發放訊息,但自汶川地震開始,內地捐款增加,他們關心捐款去向,如何採購、物資發放等,對如何作為專業人道救援機構亦感興趣,故我們將更主動講解,除為中國的慈善基金借鑑,加強宣傳亦可減少誤解。」
      用人全才本土化
      目前樂施會在昆明、北京、貴陽、蘭州和成都設有辦事處,廖指,樂施會中國部有近九十人,十分一來自海外和香港,其餘都是內地招聘,「人事上要『本土化』,我們強調員工的專業使命,零容忍貪污財務問題,且要全才,不少項目幹事甫上任即被派去負責專項,人才供應向來是核心問題。」
      救災或扶貧工作亦要「本土化」,「汶川地震的捐款一半用在四川、一半在甘肅和陝西,工作人員都盡量不跨省。」資源亦要集中,有所為、有所不為,「城市重建由省或中央政府做,缺口在農村,我們亦無能力做心理輔導或個人殘疾需要,只能集中精力做社區層面的重建。」
      


■廖洪濤直言,樂施會在內地開展的項目,未有受教育部通知事件影響或掣肘。
■廖洪濤直言,樂施會在內地開展的項目,未有受教育部通知事件影響或掣肘。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