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管達人——OrbusNeich周靜忠用「心」經營

       有研究指,三十年後全球患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將增加五成,治療血管疾病的微創介入產品需求有增無減,更成市場上一塊肥肉。專門生產和銷售治療心血管疾病的醫療設備公司OrbusNeich,從心臟起搏器發展到球囊導管、心臟支架,在醫療市場地位數一數二。其最新研發的「Combo雙療法心臟支架」,更集各種心臟支架療效大成,面對龐大需求,其亞太區銷售及市場推廣副總裁周靜忠,對公司未來於心血管醫療器材市場再下一城,亦信心爆燈。記者:劉愛婷攝影:盧江球
      心臟科手術分門別類,醫療器材日新月異,周靜忠入行二十八年,專銷治療心血管疾病的醫療器材,更專通心血管手術發展。但原來專家不易做,銷售醫療器材,不僅要具備商人的生意頭腦,亦要有醫生的專業和細心,「這門生意充滿着挑戰和變化,奇怪的是一旦入行,很少人會離開這個行業。」
      周靜忠畢業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心理學系,八四年加入OrbusNeich,從心理學跳到心血管疾病的專業,愈做愈專門,「當時香港只有幾間公司銷售心臟起搏器,市場競爭不大,故這行較偏門,入行的人亦不多。」
      惡補知識助銷售器材
      銷售醫療器材,銷售員經常要跟醫生溝通、講解儀器的效能,初哥入行,周靜忠是心血管疾病醫療的「門外漢」,「現在科技發達,網上搜查資料方便,以前我們都是靠看美國醫學書自學。」為惡補醫學知識,他勤讀醫學字典,鯨吞大量心臟科醫學名詞,一字一句都背得滾瓜爛熟。
      即使下再多苦功,周靜忠坦言初時跟醫生溝通仍是極富挑戰,「曾有醫生正準備洗手消毒,他只讓我在洗手時間內推銷新產品,然後便要趕去做手術,當時我只是初哥,遇到這種情況,真是驚到震。」
      他強調,銷售醫療器材必須充滿熱誠,對產品和心臟手術要有專業、深入認識,因醫療儀器是用於人體內,由生產、銷售到講解,每個步驟都不容出錯,「醫療技術充滿變化,現在我仍是抱着學習心態,不斷追求心血管治療的新知識,有助研發和銷售產品。」過去他亦曾嘗過不少醫生的「閉門羹」,「我們要有恒心,不可因醫生拒絕便輕易放棄。」
      八十年代,心臟外科手術壟斷整個市場,「當時美國公司決定停止生產心臟起搏器,轉走『通波仔』(冠狀動脈介入手術)的球囊導管、心臟支架生產,社會上亦出現兩批醫生,一邊是主張開刀做心血管手術,另一邊是堅持微創手術,大家要重新適應醫療技術,推行上亦有困難。」周靜忠說。
      單是球囊技術,亞洲已有逾二十間公司生產,競爭激烈,為了突圍而出,周靜忠覷準當時醫生的交流較保守,靈機一動,想到培訓亞太區醫生的妙計,「當時日本醫生寫的醫學文章,未達國際水準,所以我們特意找美國醫生教日本醫生寫文章,又做『通波仔』手術示範和交流,成功拉近我們與醫生的關係。」這套妙法,是銷售醫療器材方法重大突破,同行亦相繼效法。
      打開醫生交流的橋樑
      這一仗使OrbusNeich於八十年代初至九七年間,生產的球囊成為全日本第一,日本市場佔有率高達百分之三十二,「日本成為我們當時亞洲最大市場,亦是亞太區總代理。」
      九一年周靜忠成功晉升管理層,每年有七成時間都是到不同國家,參與醫學研討會,醫生朋友相識滿天下。○○年OrbusNeich召集不少精英回巢,嚴謹的管理加上優越的經驗,於生產和銷售治療心血管疾病的醫療器材地位已是數一數二。
      據統計,本港每年進行約九千至一萬宗「通波仔」手術,心臟病僅次於癌症,是港人第二號殺手。除了繼續開拓香港市場,周靜忠說,八十年代尾,中國做「通波仔」手術不足一千五百人,但現時中國已有四十萬人要「通波仔」,全球排行第二位,未來要大力拓展中國市場,「美國每年約有一百萬人要『通波仔』,中國則僅有四十萬人,但中國發展快速,全世界只有中國是雙位數字增幅,我們預計七年內,中國須『通波仔』的人數可跟美國看齊。」
      企管達人 本報記者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