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地下曳曳」|怪獸家長培養出荒謬的一代
上週在社交媒體群組看到一個圖文分享:一個正在進行車牌考試的少女,不知怎的把車越過自己的行車分界線,和鄰線的一輛巴士「揩到少少」。考試當然立即終止及肥佬,而群組中人都很興奮食花生,討論她究竟學了多少個鐘?若她擁有駕照對社會及個人是好事還是壞事?
這是一樁小事,但我覺得重點是翌日:事主發文,第一,指責考牌官當時自顧玩手機,未有提醒她車子即將越線;第二,指責考牌官事後「仲嚇我可能要賠錢」。
這讓我想起「地下曳曳」。即不知何時開始流行的,當有小朋友走路時跌倒,哭起來,長輩立即火速衝前去,把他扶起哄著,並且大力拍打地面,說他跌倒是因為「地下曳曳」,要「打打」以懲罰地面。
我自己也有一個女兒,小時當然也是如珠如寶,但自問從沒試過「地下曳曳」。很明顯,若跌倒就歸咎於「地下曳曳」,是很壞的教育,和考牌時越線碰撞其他車,歸咎於考牌官沒有提醒他,如出一轍。我不敢說兩者一定有關,但無可否認「教育」就是這麼回事,荒謬的教育培養出荒謬的一代是很合理的結果。
香港的學校教育、考試制度絕不完善,但並不表示下一代的所有問題都是責在校方。家長溺愛、縱容的惡果已經滿眼皆是,我們不可能視而不見。我有一個舊同事,孩子剛一歲就把他送去學前班,學習運用大小肌肉,然而到了孩子六歲,上街時仍讓他坐BB車,舊同事卻全然不覺矛盾。
若家長不再怪獸,下一代會更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