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無牌行醫 = 有牌宣傳?
香港的醫療制度有一個怪現象,幾十年前已存在,到今天仍無多大改變,就是:愈是無牌行醫,愈可任意宣傳。
大家若平日有留意媒體上形形色色的健康資訊,可能也會發覺,最少出現的一個醫療體系,是牙醫。其實這只有一個原因:牙醫的管理委員會,是對業內人士規管得最嚴的,牙科醫生要在媒體曝光,名銜、專業資格等都有嚴格規定,絕不許逾越,所以牙科醫生步步為營。
根據我的經驗,目前各個政府認可的醫療體系之中,自我規管的嚴格程度,依次大約是:牙醫、西醫、脊醫、中醫。然而,問題最大的並不是這些體系,而是不屬於這些體系、不獲政府認可的一群保健或美容界別。由於沒有專業認可,其實也就相等於沒有規管,所以宣傳亦沒有太大限制。
舉例說,那些療程前、療程後對比的照片,在認可醫療體系中都十分敏感,並非不可在媒體使用,但必須很小心。小心的意思包括至少兩個:照片中不能披露病人資料,以及萬一有人質疑要確保能提供照片屬實的證據。但相對來說,如果某人根本不是認可醫療專業,他發放「療程前、療程後」照片就可大膽得多了。
多年來,有關認可醫療專業人士宣傳的規管也有過不少改變,但「無牌人士點宣傳都冇人管」的情況依然存在。而另一個問題當然是:專業自治,造成不同專業的規管可以大相逕庭,這並不是一個健康的現象,希望將來可以有較統一的標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