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休閒漁業助漁業轉型|恒聲集

本港於8月21日向世界貿易組織遞交《漁業補貼協定》(下稱《協定》)的加入文書,在《協定》的約束之下,成員為維持漁業的可持續性,需停止提供助長非法、未報告及無管制捕魚的補貼等,尋求貿易、發展及環境之間的平衡。

在開埠之前,三面環海、水深港闊的地理環境讓香港的漁業早已有蓬勃的發展。根據漁護署公布的數據,香港捕撈漁業於2022年的漁產量約為7.7萬公噸,價值約達22億元,不但為本地市場提供穩定的海魚供應,更提供了捕魚作業、魚類批銷及零售、燃料及漁具供應和製冰等行業的就業機會。

結合旅遊業 增經濟效益

隨著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及現代捕撈及養殖技術的增進,所需從業人手顯著下降,政府亦不斷推動漁業發展為可持續、高增值作業模式,並在過程中,向漁民業界提供一定的補貼及支援。但在加入世貿的《協定》後,漁護署將會對補貼及支援計劃作出適當調整,為保護本地漁民的生計,漁業的升級轉型逼在眉睫。

筆者認為,新興的休閒漁業是一個可行的發展方向,亦與政府大力推動的「親水文化」十分契合。休閒漁業是一種結合休閒觀光與漁業活動的經營方式,主要活動包括釣魚、觀賞漁船、生態導覽、海釣遊艇等,通過聯動「親水」活動類海上休閒娛樂活動,既能夠減輕近海捕撈的壓力,又能與旅遊業結合提高漁業附加值,幫助漁民轉業至其他相關行業。

一方面,閒釣設施或遊艇海釣可以優化海傍空間、增加城市活力,向遊客們提供親近自然、體驗捕魚樂趣的機會。若能配合增設遊艇碼頭、會所、俱樂部、水上運動中心等多種水上活動場所,更可形成集購物、餐飲、住宿、出行、觀光於一體的產業鏈布局,帶動香港進一步升級成為國際旅遊之都,經濟效益不容忽視。

另一方面,休閒漁業對於漁民轉業亦大有裨益。在休閒漁業的發展有一定雛形之後,無論是將漁船改裝為觀賞遊艇、為遊客進行生態導覽、閒釣裝備的租賃、擔任釣魚教練等,或是在經過現代化和轉業培訓之後成為船員、船舶維護工程師等,都能夠為漁民提供充足的就業出路。

而維港作為本港最有代表性的景點,休閒漁業結合興建水上活動中心、舉辦水上活動或比賽,可提升整體維港的發展,其中應尤其重視維港九龍段的發展。不但應該推動更多活動移師九龍,亦可考慮在九龍東一帶批設遊艇俱樂部,如此一來可以繞開市區繁忙地帶,更接近遊艇活動聚集地新界東北,可有限考慮諸如油塘一般天然擁有三面陸地條件的地帶。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