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港應重視發展伊斯蘭金融|恒聲集
回顧剛剛落幕的金磚峰會,擴員選擇最為津津樂道,本次並無納入人口及發展潛力較大的印尼,反而將地理位置、地緣政治、經濟貿易的平衡性作為重要的考量因素。
長期以來,金磚國家(BRICS)成員組成都存在向更多元化發展的空間,例如尚未納入以全球第二大語系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又如沒有以世界第二大宗教伊斯蘭教為主體信仰之邦,而本次新吸納的阿根廷、埃及、埃塞俄比亞、伊朗、沙特阿拉伯、阿聯酋這六國,不但解決了以上兩個問題,擴大了金磚的代表性及地緣影響力,更與其他成員已形成有規模的貿易往來,且都曾或多或少地表露過對「去美元化」的興趣,促進本幣結算和跨境支付平台的構建。
面對金磚新格局可能形成的國際新秩序,香港應該如何發揮自身的優勢?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鞏固離岸人民幣交易及國際資產管理已屬老生常談,除此之外,筆者認為,伊斯蘭金融是一個十分有潛力的領域。
由於《伊斯蘭律法》中,明文禁止不勞而獲的利益,因此堅決不可從「錢生錢」、投機、賭博等多種渠道的獲利;換言之,利息收入、金融衍生品、保險等傳統投資理財產品失去了全世界約五分一人口的市場,針對現存約15億的穆斯林人口而設計的金融產品方興未艾。
在2008年金融海嘯前,伊斯蘭金融產品由於在投資標的上的限制,相對保守,且投資回報率平平;然而,當金融海嘯吞噬大部分看似「優質」的高回報投資產品後,其穩健的表現卻彷彿「一枝獨秀」,引起廣泛關注。
其實,香港很早就已經有伊斯蘭金融產品,早在2007年,恒生銀行便推出首款伊斯蘭基金,當時吸引到中東機構投資者的目光,認購額高達5000萬美元。及後在前行政長官梁振英政府任內,本港先於2013年通過《稅務及印花稅法例(另類債券計劃)(修訂)條例》,使投資價值因所得利潤免徵利得稅而更具吸引力,及後又陸續發行3批伊斯蘭債券。
適當放寬開戶限制
然而,對伊斯蘭金融的關注並未持續下去,後續政策支持的缺乏讓投資者對其興趣減淡,杜拜、吉隆坡等地相關金融產品的發展亦「搶」走不少投資者。截至今年7月12日,恒生首款伊斯蘭基金資產淨值僅餘99萬美元,並將於今年10月30日終止。
本屆政府上任之後,持續深化與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等伊斯蘭經濟體的合作,應該可以藉此機會再次對伊斯蘭金融產品提高重視,培養更多熟悉伊斯蘭文化、教義的金融人才,適當放寬對合資格人士或投資機構開設銀行綜合理財戶口的限制,相信以香港的金融及制度成熟,能夠充分應對伊斯蘭世界的金融服務需求。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