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啟豪 - 樂建居難樂? | 二叔公啟事錄
全面撤辣帶動的樓市小陽春已迅速終結,近期樓市氣氛薄弱,部分地區新盤更出現踐踏式劈價。在樓價壓力未消、利率高企的環境下,首個私人參建資助房屋項目「樂建居」日前正式流標並不令人意外,但也折射出政府在平衡公共利益和市場需求方面存在失衡,有認真檢討及調整的必要。
樂建居計劃本應是政府借助私人力量,加快興建資助出售房屋的創新之舉。然而,發展商對項目風險的評估顯然超出政府的預期。關鍵因素是政府不再提供「包底」安排,發展商須自行承擔滯銷風險。在樓市前景不明的情況下,大大增加了發展商的顧慮。同時,政府對單位面積、售價折扣等參建條件設置諸多限制,這些條款雖然旨在保障買家利益,但在經濟不景氣的環境下,對發展商吸引力明顯不足。
根據房委會和房協的預測,未來五年內將興建約5.03萬伙資助出售房屋,流標的700伙僅佔總量的1.4%,影響微乎其微。但從長遠來看,要解決香港的住房難題,政府需要採取更靈活、更市場化的方案,平衡公共與私人力量在房屋供應中的角色。
樂建居計劃有重新設計的必要,當局應在風險分擔和定價機制上作出調整,增加對發展商吸引力。另一方面則可以考慮推動「租購並舉」,鼓勵發展優質租賃房屋,為市民提供更多元的住房選擇。
此次柴灣「樂建居」流標事件,凸顯了政府政策在市場變化中的挑戰。除了在政策設計和市場溝通上更靈活和務實外,也應在長遠規劃中考慮更多元化的合作模式,提升整體建屋能力,滿足市民的住房需求,以免「樂」字淪為一紙空談。
靄華押業主席
陳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