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志康 - 微退休 安息年 早退休 | 神耆商機

  早前一個早餐聚會上,一位剛聽完電話的長者大呻:「剛收到一位業務主管的辭職信,本身打算重用佢,豈料佢話要去澳洲『working holiday(工作假期)』。」另一老闆搖着頭接話:「現在年輕人流行『間歇式充電』,工作兩、三年就要放長假、儲夠錢就要去玩。想當年我們要養家供樓,搵到新工才敢『遞信』,哪有如此瀟灑地『裸辭』?」

  這種「微退休」現象似乎成為了趨勢,新一代在工作周期中會主動加入「休整階段」,短則數月;長則兩、三年,箇中理由可能是旅遊、讀書、經營自媒體、陪伴家人等。剛和女兒旅行回來的大律師翻出手機相簿稱:「我細女去年『炒老闆魷魚』,隨後用半年時間把日語練到『N1』,現已轉行做跨境電商,自己升格做老闆更好搵。」當老世代仍視加薪、晉升等為成功指標,時下年輕人更在意及時行樂,甚至願意犧牲部份收入,以換取喘息空間。

  一位老教徒對此現象另有解讀:「『微退休』並非新鮮概念。根據《聖經.利未記》記載,每6年便應讓土地休耕、恢復地力。我教會牧師仍享此傳統福利,每六年即可享休假半年,以前甚至長達一年,以便安排進修、重新得力。」另一位前輩話鋒突轉嚴肅:「我自己做老闆放7日假都難!有個做茶餐廳老友,前段時間因心肌梗塞住院三個月,復工始發現廚師已被挖角,導致生意流失六成。我哋無上帝『睇住』,只能羨慕牧師的『安息年』。」

  另一位做地產中介的大老闆慨歎:「我有幾個很聰明的客戶,常常話『花無百日紅』,因而早有計劃退下火線,並購入部分甲廈單位出租予大公司,穩健『躺平』,實行以租金養老。誰知甲廈變成『冧市重災區』,結果單位一直租唔出,跌了一半價之餘,還要月付幾十萬元管理費。這個『密底算盤』機關算盡,最後身家反而『大縮水』,真係『人算不如天算』!」

健康教育基金會主席
關志康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