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風至 - 憧憬國產化 中芯有望跑贏 | 鮮股落鑊

港股周三先低後高,單日波幅逾千點。最終收報20264點,升136點,兩萬關失而復得。全日成交金額微跌至4123.9億元。
中美貿易戰2.0一再升級,對經濟及股市的影響力進一步浮現,昨日人民幣再走弱探底,並有投資大行開始調低經濟增長預期,中芯國際(981)則再次成為中美脫鈎概念股,昨日股價抽升逾一成,國產化憧憬將令該股短線跑贏港股表現,初步先上望挑戰45元的阻力,突破後再看52.5元關口。
初步挑戰45元阻力
中美貿易戰2.0無疑將對環球經濟造成重大衝擊,但仍然有一批資金在跌市中物色投資機會,例如「國產替代」就分了幾個板塊,最重點關注的當然是晶片股。
「晶片自主」是國內討論多時的一個主題,中芯是目前被視為攻克高端晶片的核心股,有傳該公司已在5nm制程領域取得了新突破,預計今年內完成5nm制程的開發,並計劃於年底開始生產5nm晶片。但據報,中芯的5nm晶片在良率方面仍存在許多問題,估計成本較台積電高出50%。
即便如此,中芯在7nm晶片產品的量產能力是無容置疑的,據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報告指出,中芯與華為合作下,成功製造出75萬枚具競爭力的AI晶片。值得一提的是,H100晶片是目前中國仍可進口,且適用於高效AI計算的先進產品,該款晶片正是使用台積電的7nm製程。
中芯成功跨過7nm這道門檻,令該公司的產品填補了中國晶片產品的多個空白區域,儘管5nm制程仍面臨成本和良率挑戰,其7nm在國內很多領域上可能會是唯一選擇。
中央政府在去年已發布多項指示,重點要求一些產品只能採用「國貨」,例如要求鄉鎮以上黨政機關,在採購台式計算機時,應當將CPU、操作系統符合「安全可靠」測評要求納入採購需求。另要求,國內汽車生產商在2025年底前對國產晶片的採購比例提高到四分之一。
中芯原定對2025年的指引為銷售收入增幅高於可比同業的平均值,資本開支與上一年持平。相信在新的市場環境下,該公司的業績表現將出現巨大變化。
聞風至